加拿大全齡牛肉擬開放進口 食藥署預告30天

繼美牛後,加拿大全月齡牛肉即將開放。食藥署根據風險評估報告,假如消費者只吃加拿大進口帶骨牛肉,每100億人當中,約有2.24人才可能感染狂牛症。不過醫師仍提醒「風險是動態的」,未來若有新研究或是出現新的狂牛症病例,就得重新做風險評估。

台灣與加拿大2月正式啟動「投資促進及保障協議」談判,兩國關係升溫,談判的內容中包括開放30月齡以上的加拿大牛肉進口,食藥署在27日預告,將開放加拿大全牛齡牛肉進口,預告期有30天。

食藥署食品組副組長鄭維智表示,「本來我們台灣就有這個加拿大牛肉,再來就是因為牠後來針對WOA也就是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目前是評比是(狂牛症)風險可忽略的國家。」

這回食藥署也同步公布加拿大進口牛肉相關產品健康風險評估報告,若以最壞的情境假設,也就是消費者只吃加拿大牛肉,終生感染狂牛症的風險分別為帶骨牛肉的每100億人裡,約有2.24人才有可能染狂牛症,如果是牛內臟,則是每100億人裡,約有6.68人才有可能染狂牛症。

但醫師仍提醒風險是動態的,未來若有新研究或是出現新的狂牛症病例,就得重新做風險評。

林口長庚醫院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指出,「新型庫賈氏症是一種非常罕見的大腦的神經退化疾病,如果被感染到的話,他可能就會他影響到大腦的中樞神經會空洞化,表現症狀是一些四肢無力癱瘓抽搐,根據我們醫學統計存活率不會超過一年,而且目前沒有很好的治療方式。」

消基會董事長吳榮達表示,「有(狂牛症)疫區這樣的一個牛隻,我們還是希望全牛進口我們消基會立場,還是跟美牛的立場一樣,我們都反對的。」

事實上早在2006年,我國就開放30月齡以下美國去骨牛肉,09年再開放帶骨牛肉,2021年進一步開放全牛齡。而加拿大進口牛則是在07年開放30月齡以下去骨牛肉、14年開放30月齡以下帶骨牛肉。如今將全面開放,不過確切上路時間食藥署還沒確定。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