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住院醫師招聘率僅7成 醫界憂現人力斷層

兒科住院醫師今年招聘率只有7成,首度連教學醫院也沒有滿招。醫界憂心如果狀況持續,老醫師退休後,兒科將出現斷層。兒科醫學會就建議,健保可以給予特殊給付設計;健保署則回應,會通盤檢討。

去年出生的新生兒不到14萬人,人口持續負成長,少子化浪潮下,兒科住院醫師招聘率也持續下滑,今年首度出現連教學醫院都招不滿兒科住院醫師的窘境。醫界直言,兒科給付率本來就偏低,但照顧嬰幼兒和兒童病人,常常需要付出比成年人更多心力,擔心兒科在不久的將來就會出現斷層。

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指出,「再過5年到10年,你就會很明顯發現說,等到比較老的醫師退休以後,整個照顧小孩子的醫師人數,在偏鄉或者比較小的城市其實人都不足了。」

台灣兒科醫學會秘書長彭純芝表示,「兒科的整體醫療一定要去思考一個停損點,不能在人口下降的過程中,還是配合著你有做多少小朋友,就給多少費用這樣的思維。」

去年兒科住院醫師招聘率83%,今年下滑到70%,兒科醫學會直言,雖然健保受限有總額管制,就算少子化,兒科醫師缺人仍是嚴重問題,建議以20萬名新生兒計算給付,保障兒科醫療支出門檻。對此健保署回應,已經在檢視各科別的給付。

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說明,「兒科醫學會可以針對目前認為給付偏低的項目,不管是新增或舊有項目的調整點數,都歡迎提出來跟健保署一起討論。」

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則指出,「醫療糾紛、給付制度,以及偏鄉發展的困境,其實是我們觀察到比較扼殺婦幼大科發展的緊箍咒。」

醫改會分析,台灣醫師工時長,醫療糾紛多,加上健保給付制度,各種因素導致醫界人才會流向相對風險較小的科別。對於內科、外科、婦產科、小兒科與急診科招聘率都持續下滑,衛福部必須持續進行通盤檢討,像是重啟公費醫學生的政策,能不能有效留人,也要定期評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