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以3原則和3配套宣布調整日本福島食品的管制措施,前一晚食藥署所發布的分析報告,也顯示各年齡層每年平均增加的輻射暴露量極低,癌症風險可忽略。但毒物科專家提醒,福島核災至今10年,但有些放射性物質半衰期長達29年或30年,仍是潛藏的隱憂。
行政院正式宣布,調整長達11年對日本福島食品的管制措施,強調以科學證據堅守人民食安,前一晚食藥署也公布「109年度輸入食品風險分析」,由台大毒理學研究所教授姜至剛主持,結論認為各年齡層每年平均增加的輻射暴露量極低,癌症風險可忽略。
台大毒理學研究所教授姜至剛指出,「研究其實他出來的結果跟國際的研究其實滿一致,去年12月份的時候英國相關的研究大概0.0016毫西弗,整體來講,癌症風險大概就是千萬分之一,不會是零,但是是一個不是那麼那麼高風險。」
日本福島核災發生至今已經超過10年,評估報告雖然顯示日本食品輻射風險,癌症及遺傳效應風險都低於百萬分之一,但有毒物科醫生指出,日本當地曾發現好幾種放射性物質,包括碘-131半衰期8天、銫-134兩年、銫-137和鍶-90各是30年和29年,仍是潛藏隱憂。
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說明,「對碘-131或銫-134,畢竟過了10年,當然說相對我想殘餘量會比較低,可是對於銫-137它半衰30年,還有鍶-90半衰高達29年,所以我們還是不可大意啦。」
政府宣示堅守食安,福島五5市食品將在邊境進行逐批檢驗,但顏宗海認為台灣檢驗量能相對重要,能否支撐未來檢驗的數量還要看政府怎麼安排,另外除了針對地區性做特別把關之外,顏宗海表示特殊食品像是香菇或茶葉也容易殘留輻射量,建議需專家討論研擬出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