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蟻令人聞之色變 其實扮演清道夫角色

當白蟻出現在建築物裡常常讓人聞之色變,不過牠們在生態系中,其實扮演著清道夫的重要角色。目前研究人員正透過推動公民科學,想要揭開牠們身上的奧秘。

屋子裡的木製家具、書籍,都成了白蟻的大餐,這些用泥巴築成的蟻道就是牠們移動的路徑。防蟲公司的人員正在仔細尋找白蟻的蹤跡,要進行防治工作。

蟲害防治公司組長陳浩然表示,「看牠有沒有活體,我們可能就是要先用,這個部份來去做,如果戳的時候,如果有白蟻牠就會爬出來。」

為什麼白蟻危害特別讓人頭痛,因為牠們是一種繁殖力驚人的社會性昆蟲。

中興大學昆蟲系教授李後鋒表示,「我們講一巢的白蟻,牠的個體數少的話,會從幾千隻,多的話就會到幾百萬隻。」

為了瞭解在台灣造成居家蟲害的白蟻有哪些種類以及分布範圍,李後鋒研究團隊發起公民科學行動,他們請各地的除蟲公司、還有民眾發現白蟻之後,採樣寄回實驗室,目前已蒐集了三千多份樣本。

中興大學都市昆蟲學研究室黃詩穎表示,「台灣家白蟻的話,牠的頭的前面這邊沒有明顯的半月型的斑點,另外一種家白蟻叫做格斯特家白蟻,牠這邊就會有兩個很明顯的就是半月形的斑點。」

格斯特家白蟻是入侵種,主要危害區域是在南部,不過現在在北部及東部已經發現蹤跡,研究團隊透過一筆一筆的鑑定,已建立了第一張台灣白蟻地圖,希望監測族群變化。

李後鋒指出,「防治這個詞是比較古老的使用方法,其實我們應該說,白蟻族群的管理,當把牠的群體壓制到一個數量的時候,其實牠就對我們的影響會很少,你想要把某個物種完全的移除,這都是太極端的想法。」

其實白蟻在大自然中是重要的分解者,未來需要更多的公民參與,和昆蟲專家們攜手合作,才能找出人和白蟻和平共存之道。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