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中小學將會在25號開學,教育部也發函地方政府還有高國中小,要提醒開學防疫的標準流程,是採用上學前和進入學校後的「兩段式」防疫。家長要在學生上學之前,幫忙量體溫,如果耳溫在38度以上,或者是額溫有37.5度以上,應該要盡快就醫和在家休息,不要前往學校。
排隊量額溫,若發燒,家長來不及接走就醫,該如何因應?演練開學後的校園防疫,新北市仁愛國小教職員和志工媽媽動起來。新北市蘆洲仁愛國小志工媽媽張玉嬌說:「每一天有12位的志工來幫忙,然後一直現在是排了兩個禮拜,兩個禮拜以後看疫情怎麼樣。」
雙北市都訂定三級防護原則,家長先在家量體溫,入校量額溫大於37.5度,再用耳溫確認,超過38度,先到校內的檢疫隔離站,等家長接回就醫。中午時,其他孩子在各班再量一次。教育部19號則正式發函地方和學校,提醒開學防疫採「上學前」和「入校後」兩段式作為。上學前由家長量體溫,耳溫38度以上或額溫37.5度以上,儘速就醫和在家休息,不列入缺席紀錄。入校後若孩子有症狀,應安置於單獨空間。
家長蔣小姐說:「是OK的啦,可是還是很不方便,因為我們耳溫槍沒電池了。」家長周小姐表示,「沒有問題啊。(溫度上有知道一個標準嗎?)好像之前說降低到37.4還37.6吧,不知道有沒有改還是怎麼樣。」
上學前的防疫,家長多半認為不難執行,但也有家長團體擔心,較為弱勢的家庭不一定做得到,恐成防疫漏洞。若班級有人發燒甚或確診,是停一班還是停全校?多個縣市已向教育部反映,能在開學前訂出停課標準。陳時中說:「我們本來是說,照著原來腸病毒那樣的一個規定,教育部有很多的一些對學生著想的一些方案,所以他們也提出一個相對的方案,我們會交由專家的會議來做討論。」
陳時中強調,專家會議討論後就會公布,也表示沒要求上課一定要戴口罩,重點還是在維持通風,並且勤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