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澳大橋斷橋後,交通部全面盤點國內橋梁。其中,高公局和公路總局轄管的橋梁,因為大部分位於交通樞紐,安全備受關注。但目前只有大約30座橋,有即時監測系統,未來將會評估增加系統來監測。
南方澳大橋發生斷橋意外後,上方拱圈已被拆除吊走。港務公司在周日開始切除剩餘橋面,預計在十月底全面清除殘餘橋體,交通部長林佳龍表示,原先預期三年重建完成的時程,有可能再提前。
林佳龍指出:「現在接的團隊是蘇花改的工程團隊。以他們的能力跟經驗,我想在兩個禮拜內會提出整個規劃,包括執行的期程還是時間可以再縮短。」
交通部日前開始全面檢視國內兩萬多條橋梁,由過去各橋梁主管機關提報的資料,一一檢視。而其中屬於交通部公路總局和高公局轄管的橋梁,多半位居車流頻繁的交通樞紐,兩個單位目前共管轄6451條橋梁,卻只有三十多條布設「即時監測」系統。 利用光纖的光源回饋即時量測 ,在橋面與鋼纜布設感測器,可以偵測沉陷,橋梁角度,鋼纜振動頻率,若有異常雲端系統會發出警示。
公路總局局長陳彥伯表示:「自動監測或者是即時監測這樣的一個系統,是可以確保剛剛所提到特殊橋梁的安全。」
高速公路局局長趙興華強調會政府依照橋檢的結果來判斷,也會考慮來增設即時監測。
交通部表示,未來新建橋梁都有即時監測與回報資訊,例如正在興建的淡江大橋,交通部正逐一盤點全國橋梁,未定檢且有立即危險的先封橋,特殊橋或是老舊橋梁,會再評估是否布設即時監測系統。
兩大單位管逾6千橋梁 僅30座設即時監測
發布時間:
最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