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人士紀錄五年 北京藍天變多

過去幾年北京總是離不開霧霾的汙名,不過最近空汙似乎改善了。一位在地的NGO人士利用長達五年時間,每天拍照記錄北京的天空,結果發現,年入冬以來,藍天變多了! 但環團提醒長期的政策規劃,才能讓好轉的趨勢繼續下去。 打開窗戶、鏡頭對準遠方,位於北京朝陽區大望路的電視台建築。 這幾乎是鄒毅,過去五年來,每天的例行公事。累積50多萬張的照片,展示出北京霧霾的變化;而他發現,這個冬季,藍天變多了。 北京環保人士 鄒毅說,「通過這五年來看,我們的空氣質量是不斷地在改善,然後也是說我們的努力是得到了回報;但是呢,我們也會清醒地認識到,治理這個空氣汙染不是一天、兩天的。」 官方數據佐證他的觀察;北京去年PM2.5年平均濃度為每立方公尺58微克,較前年下降20.5%,其中,第四季改善超過五成最多。環保團體指出,這是因為"天助"、"自助"。去年有別以往,冷空氣活動頻繁,經常吹北風,風速高,有利汙染物擴散到其他地方;當局又祭出工業產能限制,並嚴格禁止鄰近多個縣市燒煤,其中包括以煤炭為主要能源的山西,有效做好源頭控管。 中國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項目主任 黃薇認為,「至於減產這樣的措施,當然能讓北京和周遭地區汙染減量;不過代價不免轉嫁給鄰近工廠,寧可遷廠到別的地方生產。」 不過,相關措施被批評不近人情,天氣冷颼颼,不准燒煤,部分地區無法供應充足天然氣和電力,民眾受凍,甚至傳出「低端人口」冷死的壞消息。環團指出,政策能否延續、長期規劃能源轉型,是當局的最大挑戰。 中國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項目主任 黃薇說,「但如果我們從全國層級來看,前年到去年只改善了4%,這其實是過去五年來減汙幅度最少的一年。」 而且相較北京,全中國整治空汙腳步慢上許多。鄒毅的相片上傳網路得到廣大迴響,原先是房地產投資客的他,創設"北京、一目了然"非政府組織,投入環保行動;感動無數網友跟進,用手機寫下中國的"霧霾日記"。鄒毅夢想有一天,各地的天空都能像最近這麼藍。 邱偉淳 編譯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