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審大會在23號決議,將新課綱中,高中文言文的比例,調降到35%到45%,支持這項改變的作家廖玉蕙認為,未來教育現場,可以讓學生認識更多文學面向,不過,作家張曉風則質疑,有政治意識型態,影響課審決議,更擔心,文言文比例降低,會導致偏鄉學生的學習內容、相對減少。 課審大會推翻「課綱草案」中,維持文言文佔45到55%的版本,在歷經二輪投票表決,以壓倒性票數同意,調降文言文的比例。 ==國教署長 邱乾國 (2017.9.23)== 對於外界關注的一些重要的決議 包含了通過普高文言文 除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外 其課數比率須符合 三年平均35%到45% 高中文言文比例,確定要調降到35%到45%,曾經參與支持調降文言文比例的作家廖玉蕙,表達肯定,認為未來教育現場,可以讓學生認識更多文學面向,也能更貼近生活。 ==作家 廖玉蕙== 國語文教育 應該著重在聽說讀寫上面 那聽說讀寫其實跟 白話文的關係一定是比較密切的 聽到的話 說的話 寫的東西 看的東西 不會是去看古文的 作家張曉風則認為,文言文是具「古早味」的文學,有歷史意義存在,質疑有政治意識型態影響到課審決議,更擔心文言文比例調降,會導致偏鄉學生的學習內容,相對減少。 ==作家 張曉風== 覺得說應該要教那個難的 那你說閱讀 自己可以閱讀那個容易一點的 這樣對偏鄉的小孩才是公平的 因為 如果老師不教這個東西 他真的一輩子 他其實只要一個竅門進去了 他就可以進去了 新課綱有重大定案,在學界仍有兩派不同看法,未來在教學現場以及大考的命題方向,會有什麼樣變動,將持續引發關注。 記者 蔡慧玲 陳昌維 台北報導
高中文言文比例調降 學界兩派看法不同
發布時間:
最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