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分地帶" 台南文學史搬上舞台

台灣文學中,有一個著名的文學團體叫鹽分地帶,其中的作家就分佈在台南沿海的曬鹽地區,但一般民眾對台南這段文學史可能知道得不多,今天有台南大學學生,就把鹽分地帶中一位文學先驅,吳新榮的人生故事,重新在他當初的居住地台南佳里,以舞台劇形式演出。 戲中的吳新榮一聲號召,台南佳里開始有了文人聚集的團體,舞台劇演的,就是在台灣文學詩人吳新榮,從戰前開始,如何當醫生,卻又熱愛文學,鼓勵文學,讓佳里成為台南六個曬鹽鄉鎮的中心,發展出文學風潮的故事。 ==故里與春之祭導演 黃俞嘉== 他(作品)裡面說 河流就是我的動脈 這個村莊就是我的心臟 我覺得他描寫的非常動人 我開始想要了解 他所待的這個地方 到底是什麼樣子 他這麼熱愛這個地方 所以我開啟這趟探尋 由台南大學學生重新編導吳新榮的故事,演出地點特別選在吳新榮的居住地佳里演出,過程穿插老照片,和吳新榮的詩作,重現了過去,也帶出吳新榮的文學氣質,包括參與演出的台南演員,或是佳里在地民眾,都對重新認識到台南有這麼一段人物故事,感到驚喜。 ==故里與春之祭演員 廖信瑜== 他的後代真的有來到現場 我就覺得很特別 我是在演他 他就坐在下面看我 有點像跟歷史人物對話的感覺 會讓我覺得 台灣文學這東西是活的 也讓我在演出這個故事之後 更喜歡台灣文學 ==佳里居民== 覺得他真的滿了不起的 真的 以前那年代 能這麼勇敢的人真的很少 透過文學和舞台劇的角度,學生用深入淺出的作品,帶出台南另一段少為人知的文史故事,也在地方上獲得好評,台南市政府希望找到場地,讓這齣戲能在台南更多地方上演。 記者 王介村 孟昭權 台南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