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在過去長久封閉的年代裡,北方的鄰居中國是唯一,也是最重要的經貿與援助夥伴,中緬邊境,靠著雙邊貿易致富的商家所在多有。但隨著緬甸改革開放,西方經濟制裁陸續解除,原本應該快速起飛的邊境貿易卻是按兵不動,除了緬甸境內少數民族的抗爭戰火外,對外合作選擇變多,政策反覆也是主因之一。 中緬邊境城市 熱錢看好開放商機 中國雲南邊境與緬甸接壤的幾個城市,過去多年來靠著木材,玉石珠寶,甚至毒品等合法與非法的雙邊貿易致富。隨著緬甸改革開放,各種貿易制裁陸續解除,有人看好邊境城市即將迎來可觀的商機。河邊出現整排新房屋,還有造價160億人民幣,五星級的渡假村與高球場正在施工,顯示投資客熱錢已經進駐。 然而實際情況並沒有這麼樂觀。邊境主要口岸瑞麗市知名的玉石街,最近生意非常慘淡。 玉石商人 黃先生 沒有生意 現在翡翠都跌價40% 景氣與安全疑慮 邊境貿易難活絡 以前價格一萬人民幣的翡翠,現在賣個五六千就不錯了,生意不好的原因,一來是歐債風暴影響全球景氣,二來則是緬甸政府軍跟克欽族的戰鬥,影響邊境安寧。 緬甸改革開放 中國影響力衰減 中資建設項目爭議多 影響投資意願 蛻變中的緬甸,頻頻向外資招手,以前唯一的援助國與貿易夥伴中國,不再是唯一的合作選擇,影響力正在衰退。過去向來由中國出資主導的基礎公共建設,現在多了民眾質疑的聲浪,他們對環保標準斤斤計較,也質疑為什麼中國在緬甸大手筆興建一條770公里的油管,只為從印度洋岸把中東運來的石油,送往需油若渴的中國內地,為什麼中資花了36億美元在伊洛瓦底江興建密松水壩發電廠,生產的電卻九成都送到中國去,對緬甸的能源缺口毫無貢獻。去年,添盛政府迫於民眾壓力,單方面宣布,停止密松水壩興建計畫,嚴重打擊雙方夥伴關係。 中國社科院亞太研究所 杜繼鋒 (密松水壩事件後)中國的企業 可能會對緬甸投資環境有疑慮 他們可能會逐步放鬆 在緬甸一些建設項目的速度 減少依賴中資 邊境小鎮仍盼開放錢潮 為了迎接西方外資,同時顧及邊境少數民族對密松大壩這類建設項目的不滿,緬甸政府勢必犧牲中國部分的既得利益,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不過邊境兩邊的小城鎮,仍然盼望經濟制裁解除後,能帶動邊境貿易暢旺,帶來錢潮。 汽車零件業者 楊先生 主要看的是兩個國家進出口 現在聽他們說還在修一條路 一直從緬甸修到印度 然後就靠這條路 我們生意可能更好一點 緬甸吸外資 和平穩定是首要條件 目前的緬甸內陸仍然是單純的農業社會,經濟活動貧乏,政府想吸引外資進來建設發展,首要任務就是跟少數民族達成停火協議,有了安定安全的保障,才能帶來技術與資金,為人民帶來繁榮的希望。 記者 施慧中 報導
戰爭.政策變數多 中緬邊境貿易未見起色
發布時間:
最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