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2020大事記.憶

  • 街訪大調查》2020哪件事大家最關心?|2020大事記。憶

    |

    2020快結束啦!你過得好嗎?P#新聞實驗室上街做個街訪大調查,看看大家覺得2020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年?大家又對哪一件新聞事件最深刻?經歷了這麼糟透/棒透的一年,又有什麼話想對陪伴在旁的伴侶、朋友、家人說?什麼!你也想寫下2020跟伴侶、朋友、家人的回憶?我們還在年末製作一個有關2020的數位專題,除了統整今年台灣十大新聞事件外,還採訪了13位這些新聞事件背後的人物,我們另特設一個投稿專區,並誠摯

  • 康復者:行過荒謬失序的谷底,笑看這一切|2020大事記。憶

    |

    2020年二月底,Kai隻身一人遠赴紐約,期望從這座時尚之都開啟職涯起點,剛安頓好沒多久,到了三月中旬,美國本地疫情突然轉趨嚴重,紐約宣告封城,她又收拾行囊,匆匆返台。登機前一天,Kai有輕微的咳嗽症狀,她沒多想卻也沒想到,這竟是發病的徵兆。返抵國門時,她誠實申報檢測,隔了兩天,一份確診報告打亂了她的2020年,長達一整年的失序。Kai紀錄自己住院35天中,從發病到痊癒的心路歷程,剪輯成影片放在個

  • 男師:疫情下想自救,組工會卻可能會被抓|2020大事記。憶

    |

    男師,以男同志客群為主的按摩工作,在社會大眾眼中或許是個陌生的職業。從事男師的「小鳥」說,比起異性戀的性產業,純粹發生關係的性交易在台灣男同圈反而不是主流。雖然不是每位男師都從事性營業,但顧客願意支付較高的金額找男師按摩,通常也對情欲部分抱有期待。在疫情席捲全球的2020年,情欲產業首當其衝。無可避免會有親密接觸的性工作者,著實不可能達到保持社交距離的要求但相對地,性工作者對染疫感到焦慮,又因為疫

  • 醫檢師:檢測磐石艦後,走出醫院時天是亮的|2020大事記。憶

    |

    「面對未知的時候,那一種恐懼,現在回想起來,其實還一直在」,在你我觀看疫情記者會關注疫情發展的同時,醫檢師是站在最前線,與每個檢體奮戰的第一人。陳綺鄉在高雄榮民總醫院擔任醫檢師27年,她娓娓道來這一年的心路歷程:每當有檢體結果出現陽性反應時,她的心情總是特別複雜;為了要確保檢驗結果的正確性,她總會不斷回想,操作過程中是不是有哪個環節疏漏了?另一方面,陳綺鄉也會擔心,若是把病毒帶在身上,不小心傳染給

  • 2020怎麼了?台灣十大新聞事件總整理|2020大事記。憶

    |

    回顧2020這一年,台灣發生了許多大事。從年初的總統大選、爆發新冠疫情,李登輝、郝柏村等政壇巨擘相繼離世,到高雄市長罷免與補選案、數起國軍演習意外等等,在這一年即將結束之際,《P#新聞實驗室》為您記錄這些重要事件,以及採訪這些事件背後的人物,留下大家在2020的記憶,合輯成「2020大事記。憶」數位專題。「2020大事記。憶」數位專題連結:https://news.pts.org.tw/proje

  • 楊婕妤:疫情難關,仍願給移工與孩子一個家|2020大事記。憶

    |

    關愛之家創辦人楊婕妤(人稱楊姐)自1986年以來,持續收容各種需要幫助的對象,從最初的愛滋病病患,到1997年首次協助移民署收留外國人,後來也幫助了非法移工、懷孕移工和她們生下的寶寶,楊姐幾乎來者不拒,竭盡所能地照顧每一個人。 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響下,多國國境封鎖,許多移工寶寶滯留在台灣,然而,需要吃飯的嘴變多,捐款卻因為疫情的衝擊而減少了,若有孩子生病住院,龐大的費用更是讓楊姐傷透腦筋

  • 防疫獲獎里長:社交距離拉不開里民心的距離|2020大事記。憶

    |

    今(22)日我國出現253天來第一個新冠肺炎本土病例,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公布確診者足跡、要民眾提高警覺,而基層首長的防疫作為與社區居民的配合度就顯得相當重要。新北市三重區光田里里長吳勝文,出生在台中大甲,原本從事土地代書,因為對服務人群有滿腔熱忱而參選里長,從民國95年至今,已擔任里長14年,任內成果豐碩、獲獎不斷。而在新冠疫情肆虐的2020年,更獲得頒內政部「防疫有功人員獎」。光田里內

  • 職業足球員:疫情,讓我無法感受球迷的熱情|2020大事記。憶

    |

    紀聖珐是一名職業足球員,目前效力於中國五超聯賽寧波德邦控股隊;2012年他第一次進入室內5人制足球國家隊,然後一路代表台灣踢了不少資格賽。2019年底,完成上半季賽事後,紀聖珐回到台灣;沒想到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下半季賽事就一直停擺。 但運動員是沒有休息日的,紀聖珐每週找私人體能訓練師,維持最佳狀態,只是這種不確定性對他的身心都發生了影響,一方面要克服惰性,一方面也怕過度放縱,影響復賽

  • 娛樂線記者:明星驟逝,止不住的鼻酸|2020大事記。憶

    |

    忍了好幾天的眼淚/總沒有哭的機會/今天好不容易沒有人了/我要哭他一個痛快/滿心頭的不如意/都趕著淚珠兒跑了/我又可以舒服幾天/又可以陪著人們笑了——〈一個人的話〉◎胡適​ 我跑娛樂線將近8年,寫過數千條新聞,卻沒有一年像2020年一樣,這麼多藝人猝逝,跑靈堂與告別式的次數,多到讓我熟記各種民俗禁忌,對一殯二殯熟門熟路。雖說當記者以後,淚腺變得強壯很多,但看著那些死別,我在做新聞的時候,還是會止不住鼻酸。

  • 杏仁哥:直到他被罷免的那刻,我都在吶喊|2020大事記。憶

    |

    「你要採訪我什麼,你們公共電視會不會亂寫?」2018年地方選舉,杏仁哥因中天電視採訪而在藍營支持者中竄紅,以「庶民的代表」成為韓國瑜支持者中的意見領袖。看遍媒體過往對韓國瑜的報導,他也對記者的接近相當敏感,在訪談間也語帶揶揄地說:「現在只有支持政府的聲音可以生存,這不是事實嗎?恁公共電視無提到好處嗎?」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