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務部9日在網站上拋出震撼彈,宣布12月1日起要進一步擴大對稀土的管制。管制的範圍不再只有中國出口的稀土,而是「全球」任何含有「中國成分」的稀土產品、技術和相關設備。也就是說,中國要求所有外國產品,當中只要含有超過0.1%中國稀土,或是使用到中國的稀土技術,都要「向北京取得許可」。
北京這項宣布,有如向全球高科技供應鏈宣戰,因為中國商務部特別點出,用於生產14奈米以下半導體、先進記憶體晶片、半導體製造或測試設備、或具有軍事應用潛力的人工智慧,這些的稀土出口申請將會採取逐案審查。除此之外,凡是軍事用途、黑名單用戶以及境外軍事用戶,中國都不會給予許可。
而這個時間點,剛好是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可能將在10月底南韓亞太經合會APEC場邊會晤的前夕。川普在被記者問到時,先是表示他還沒收到完整簡報,接著他提到中國已經停止向美國採購大豆,或許美國也該停止購買中國貨。
美國總統川普說道,「我們從中國進口大量的東西,也許我們得停止這麼做。」
歐盟則表示相當憂心,歐盟執委會發言人表示,這些出口管制將對歐洲企業造成實質性的影響,尤其是高科技和軍事供應鏈。歐洲議會也指出中國的出口管制具有脅迫性質,呼籲加強行動,減少對中國稀土的依賴。
歐盟執委會發言人吉爾(Olof Gill)表示,「歐盟執委會期望中國扮演可靠夥伴,確保關鍵原材料穩定且可預測的供應。」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礦物生產國,並在全球的稀土加工與精煉環節中,佔有主導地位,但稀土礦物在地殼中並不罕見,只是它精煉的過程高耗能、污染重,才會集中在少數地區。
維也納人文科學院資深訪問學者克林格說明,「稀土元素其實不稀缺,只是因為它名字裡有『rare稀有』,它給人一種神秘感,讓人誤以為它們真的稀缺。」
目前正值美中貿易談判90天休兵期的最後一個月,10月底南韓APEC川習會又將登場。中國加大稀土的管制,看來不僅是為了談判「籌碼」,並藉此提高全球供應鏈控制權。同時也提醒全球,建立安全的供應鏈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