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因應少子女化危機,行政院18日宣布通過「好孕3方案」,針對生育、試管嬰兒及癌友取精卵等3大補助加碼,其中癌友取精卵補助本月起已可申請、試管嬰兒補助11月開始實施,生育補助則預計自2026年1月1日起正式上路。
不論投保類型 中央生育補助一律10萬元
生育補助方面,新方案規定,未來不論社會保險投保類型,本國籍與外籍配偶女性請領的社會保險生育給付,中央將再加碼提供生育補助,每胎一律都可領到新台幣10萬元,若是雙胞胎則可領20萬元,且無社會保險者亦適用。
勞動部長洪申翰強調,加碼的補助將與生育給付合併發放,民眾不需另外申請。至於無保險者則可透過戶政事務所或勞保局申請。
洪申翰指出,現行民眾請領的社會保險生育給付金額落差大,平均落在3.9萬至7萬元不等,且仍有逾7000名25歲以下無社會保險者無法請領,因此決定齊頭式提高各社會保險生育補助至10萬元,並納入無社會保險者,目前已編列47.2億元,預估將有12.7萬人受惠。
加上地方補助 哪縣市生一胎可領最多?
若將中央生育補助與各地方政府現行生育補助合併檢視,已宣布明年生育補助也將加碼的新北市,預估將與台北市、台東縣相同,首胎可領14萬元是全台最多。
至於先前推出每胎6萬元龍年加碼補助的雲林縣,由於方案預計僅到今年為止,預估明年將與桃園市、新竹市、彰化縣、嘉義市、高雄市及澎湖縣等縣市並列全台第2高,首胎可領13萬元。
試管嬰兒補助加碼最高15萬
針對不孕症族群,政院宣布從今年11月1日起加碼提高試管嬰兒補助,並將補助年齡下修至39歲,鼓勵有意願民眾及早進行試管嬰兒嘗試。
新補助方案規定,未滿39歲者,各胎首次申請補助將從原本10萬元提高至15萬元;第2、3次申請則從6萬元提高至10萬元;第4至6次申請則維持6萬元,同時限制僅能植入1個胚胎,以維護母嬰健康。
39歲至未滿45歲者則限制植入2個胚胎,各胎首次申請補助將提高至13萬元,第2、3次申請則提高至8萬元。40歲至未滿45歲者最多只補助前3次,39歲者申請第4次以上申請,則可領6萬元補助。
18歲至40歲癌友取精卵補助
另外,衛福部自今年9月起已推出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針對具我國國籍的18歲至40歲乳癌或血液癌患者,提供取卵療程或取精處置保存補助,每人一生最多補助2次療程,預估首年將有600位癌友受惠。
若是罹患第0至3期乳癌患者、以及白血病、淋巴癌或多發性骨髓瘤等血液癌患者,且在治療期間可能影響生育力者,女性凍卵每次最高可獲7萬元補助;男性每次取精則最高可領8000元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