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接新北市淡水與八里的淡江大橋16日完成合龍,預計明(2026)年5月正式通車,將可縮短淡水與八里間約25分鐘車程。這座跨距達450公尺的大橋,也確定超越國3高屏溪橋,成為世界主跨距最長的單塔不對稱斜張橋。淡江大橋路線如何規劃?可連結哪些現有路段?為何興建計畫長達27年?
跨越淡水河、連接新北市淡水與八里兩端的淡江大橋,16日舉辦合龍儀式,完成橋面最後一段閉合節塊銜接,預計明年5月12日正式通車,未來民眾來往淡水與八里將可縮短約25分鐘車程,不需再繞道關渡大橋;預估也可減少台2線竹圍路段及關渡大橋3成交通量。
淡江大橋路線如何規劃?
淡江大橋起點位於淡水區台61甲線大約2公里處,終點為八里端沙崙路1段約8公里處,主橋段全長約920公尺,連接西部濱海公路的台2線、台15線、台61線西濱快速公路、台64線八里新店線快速公路。
淡江大橋目前除規劃汽機車與行人均可通行外,未來還將有輕軌通行,是全台首座公路與軌道共構的景觀橋,也是全台首座擁有阻尼器並可抵抗7級以上強震的橋梁。此外,淡江大橋跨距達450公尺,比國道3號高屏溪斜張橋跨距330公尺長,將成為全世界主跨距最長的單塔不對稱斜張橋。
為何淡江大橋興建計畫長達27年?
淡江大橋興建計畫從27年前開始規劃,旨在改善台2線竹圍段及關渡大橋交通壅塞問題,開發案1999年有條件通過環評,不過由於該橋梁規畫在淡水端銜接淡水河沿河快速道路,經環保署評估可能會影響紅樹林保護區自然生態,因此交通部2001年指示暫緩計畫。
隨著台北港開港、台64線通車、淡海新市鎮等開發計畫,當地交通需求增加,交通部2007年重新檢討計畫內容,歷經3次專案小組審查後,2014年核定計畫,並由新北市政府、內政部營建署及交通部共同負擔興建費用。
由於淡江大橋施工難度高,曾面臨7次流標,又歷經疫後缺工、原物料上漲等影響,主橋段直到2019年2月才正式開工,落成後預計使用年限為1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