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3度舉辦的聲音藏在聾聽共融公益演唱會,邀請3組歌手,跟5位聾聽手語表演者共同演出,再加上可以將音樂轉為震動的5G共感背心,結合現場燈光、音響及動態字幕設計,除了讓所有人都能一同感受音樂,更是一場交流與理解的實踐。
台語金曲歌王許富凱溫暖的嗓音,搭配手語表演者生動的表情,螢幕上還有特別設計的影像、字幕,出現的節奏文字、大小都配合歌曲意境來呈現,這是一場要讓聾人與聽障者都能感受到音樂的共融演唱會,想要更多人感受台語歌的美,許富凱更當場發出合作邀約。
台語金曲歌王許富凱說:「這是我的手語名字,意思是凱,你知道嗎?我來參加這一個活動,我很希望之後我自己的演唱會也想要邀請一個手語老師,當我每唱一首歌的時候,可以讓人家、我們的聽障朋友了解我在唱什麼歌。」
除了抒情歌還帶來搖滾曲風,還有演員郭耀仁唱出母親和自己的人生故事,聲音藏在聾聽共融演唱會,今年是第三度舉辦,特地加上科技元素,導入5G共感穿戴裝置,把聲音變成震動來感受。
工研院服務系統科技中心專案副理柯惠晴解釋:「背心總共有9個震動子,分別被配置在肋骨、鎖骨、然後腰部跟背部,還有就是我們的頸部,今天其實我們是要給我們的聾人表演者來穿戴,所以我們不能給太多太花俏的訊息,我們要給很明確的節奏感,跟很明確的進歌點。」
聾人手語表演者王曉書也表示:「因為我聽不到,聽不到聲音的表達,沒有辦法抓到節拍,所以幸好有工研院他們的共感背心來幫助我,提示我知道節拍的節奏,再加上鼓手前源他有特別有幫我進歌的時候 有5.6.7.8,然後我就可以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比,那再加上主唱惠婷她快要唱完的時候,最後一句我就會看她的嘴型跟她一起結束。」
樂團Tizzy Bac和聾人表演者王曉書默契百分百,初次演繹手語歌,由於聽不到聲音,王曉書得把整首歌的手語拍子都背起來,3組歌手帶來全新創作及經典曲目,5位聾人及聽人演出者則將音樂當中的情感轉化為肢體與手語表達,不僅帶來一場跨感官的音樂盛宴,也是一種被尊重及理解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