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米」在紅皮書中被列為國家極危植物,除了馬祖,台灣本島只有新北市貢寮區龍門沙灘上發現海米的蹤影,而且這裡更是海米在全球分布中的最南界。為了守護海米棲地,龍門里的居民們展開保育行動。
在北海岸黃金沙灘上,有一種植物長相不太起眼,看起來像雜草,它就是海米,在紅皮書中被列為國家極危植物。
除了馬祖,台灣本島只有新北市貢寮區龍門沙灘上發現海米的蹤影,而且這個地方更是海米在全球分布中的最南界。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黃朝卿指出,「海米這個植物它已經連續3年在野外採不到種子了,因為全球暖化的關係,已經分布在整個最南端,這個植物它可能帶有全球最可以抗暖化的基因,所以它的種原保存相對就重要很多。」
但是海米的棲地保護受到挑戰,過去自行車道拓寬工程和飯店開挖地基時,挖出的沙子經評估後放回龍門沙灘上,其中夾雜許多工程廢棄物。2019年監察院提出糾正,認為交通部觀光署應改善這項缺失,後續會議行政院工程會提出以大型機具進駐開挖,但是在地居民、學者都持反對的態度。
新北市貢寮區龍門里長吳世揚表示,「如果你進行大規模的開挖,或過篩的時候會不會造成環境擾動,造成植物不見了,後來就跟他們協調說是不是由在地的民眾,能夠進行人力的撿拾,我的用意是說我們自己的故鄉由自己來保護。」
民眾吳女士則說道,「石頭、磚頭什麼都有,以前很多,剛開始的時候很多,這幾年有撿得比較乾淨一點。」
海米生存危機還包含與外來種的對抗,努力爭取生存空間。
吳世揚指出,「這個就是我們講的菟絲子,就是這個,這個會把它攀藤在上面,造成植物的死亡。」
在地居民也主動復育,希望盡一份心力來協助保種,海米保育是一個難得的全民保育行動,希望能持續守護北海岸這個珍貴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