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站擠滿了南來北往的人潮,尤其是越南的國慶連假即將到來,越南政府在去(2024)年宣布,將耗資670億美元、超過台幣2兆元,建造連接首都河內和最大城市胡志明市的南北高鐵,改善交通基礎建設,而且未來還要規畫高科技產業園區和金融特區。
越南最高領導人共產黨總書記蘇林上任後,就宣布「發展新時代」即將來臨,數十年來最大的經濟改革即將啟動,並且要在2045年,將越南打造成「新亞洲小虎」。
旅客範當光表示,「有了南往北的高鐵,讓更多旅客更方便,如果覺得搭飛機很貴,就可以改搭高鐵。」
越南國際商業顧問馬丁指出,「這條鐵路將為越南的經濟注入強勁的動力,物貨和服務需求的增加,更吸引人的投資環境和與鄰國更好的連結,高鐵將為國外投資者擴展他們的業務,尋求新的投資夥伴並且開發新市場。」
專家說,越南正在轉型成全球的製造業中心。而根據統計,在1990年,越南人每年平均的消費能力約為1200美元、台幣36000元,現在則是多了13倍,達到了16385美元、約台幣49萬元,尤其是中產階級的收入和消費力,正在蓬勃發展中,也已經幫助了數百萬的越南人擺脫了貧困。
然而美國目前是越南最大的出口市場,越南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高達1235億美元、約台幣3.7兆元,而這讓美國總統川普相當不開心,揚言要對越南徵收46%的關稅,最終達成協議,關稅降到20%,而美國的商品,出口到越南則為零關稅。
政治分析家阮克江認為,「川普關稅的不可預測性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從越南一直努力要跟川普談判,以達成協議的方式就可以看到,越南拚命提供一切可能以確保協議一定成,因為沒有協議或是很糟的協議,都不利於蘇林的改革,他們想要爭取為國內的改革爭取更多時間,可能要耗時數年。」
為了吸引更多外資進駐,越南正積極推動勞力密集產業轉型,要從過去單純的加工製造,轉向高科技產業,用來應對全球產業升級的需求。
專家解釋,雖然現在產品附加價值低的標準化產業,仍然是越南目前最重要的經濟來源,但越南還是得擺脫這樣的困境,擁有更創新的技能,才能讓經濟加速成長。但另一方面,越南的人口老化,也讓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例較大的人口紅利優勢逐漸消失,使得要在2030年達成至少有20家私人企業,躋身全球行列的目標,變得困難。
阮克江指出,「越南如果僅僅靠服裝或紡織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將跟其他東南亞國家一樣,無法避免中等所得陷阱。」
此外,氣候變遷也成為越南經濟發展的阻力,像是去(2024)年的摩羯颱風,就造成了越南16億美元、約台幣482億元的損失,GDP下降了0.15%,並且重創越南全國將近一半的工廠產出。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如果越南再不採取強而有力的行動,來適應和減緩氣候風險,到了2050年,GDP可能損失12%到14.5%,而且到了2030年,多達100萬人可能陷入最嚴重的赤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