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福利聯盟公布最新調查報告指出,近8成家中有12歲以下兒童的台灣家長,因面臨教育、經濟、社會期待三大壓力而陷入育兒困境。有接近8成家長擔心孩子學習落後;超過9成家長則坦言,物價上漲已影響到家計;還有6成以上家長常懷疑自己,是否能成為好父母。
兒盟今(26)日公布《2025年台灣家長育兒焦慮調查報告》,調查對象為1090位育有12歲以下孩童的家長,結果發現,在育兒過程中,家長普遍面臨教育、經濟、社會期待等三大壓力。
報告指出,近8成受訪家長擔心孩子學習落後,6成6家長則因孩子表現不如預期感到憂慮。兒盟分析,台灣教育長期受競爭文化影響,「不能輸在起跑點」是許多家長育兒信念,卻也成為焦慮來源。
家長對於孩童學習上的焦慮也反映於具體行動上,兒盟調查發現,有6成5的家長會讓孩童參加補習或才藝課程,其中甚至有18.1%的孩子同時學習3項以上才藝。
然而孩童補習、學才藝的經濟支出,也常成為家庭經濟負擔,近6成的家庭為了讓孩童額外學習,每月要投入數千元至上萬元不等的才藝課程費或補習費,若家中有2個以上的孩子,教育支出更是倍增。
隨著物價攀升,育兒成本也跟著水漲船高。報告顯示,高達98.8%的家長對物價上漲有感,93.6%的家長坦言物價上漲已影響到家庭負擔。
兒盟指出,台灣家長除面對教育、經濟壓力,還須擔起成為「完美父母」的社會期待壓力,這種完美迷思卻讓家長心理焦慮不斷攀升。有81.9%的家長認為,若孩子出問題,大家會怪爸媽沒教好;也有64.2%的家長常懷疑自己是否為好父母。
兒盟建議,家長平時可多檢視自身焦慮,學習放鬆紓壓;教育主管機關也可參考美國低年級課程,以課堂報告與老師觀察取代段考,減輕學生競爭壓力;政府則可將現行育兒政策受惠對象,從學齡前幼兒延伸至國小兒童,減輕家長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