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馬的國寶級蟾蜍黃金蛙,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度瀕危的物種,全球野生數量不到50隻。為了復育黃金蛙,當局為牠制定紀念日黃金蛙日,舉辦相關活動,倡導保育觀念。目前全球黃金蛙數量已經恢復到約有1000隻,但這種蟾蜍如果在野外生活,身上的分泌物會含有劇毒,1小隻就能毒殺1200隻老鼠。
金黃色的外表,背上有著規律的黑色斑點,巴拿馬金蛙正準備爬到樹葉另一頭,這是飼養在美國伊利諾州的布魯克菲爾德動物園中的5隻金蛙。儘管牠叫黃金蛙,但卻是隸屬於蟾蜍類,是巴拿馬最有代表性的國寶級生物,卻因為近年來,受到一種會寄生在黃金蛙皮膚的黴菌壺菌病威脅,瀕臨絕種。
小小黃金蛙,體型最長只有5、6公分,但可別因為牠小隻,就小看牠。生長在野外的黃金蛙,皮膚的分泌物可是帶有劇毒,小小1隻就足夠毒死1200隻老鼠。
受到壺菌病影響,加上森林濫伐造成喪失棲息地,非法寵物貿易,以及水與空氣的污染加劇因素,讓巴拿馬金蛙被IUCN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度瀕危物種,目前全球野生黃金蛙的數量恐怕不到50隻。
因此巴拿馬政府開始以人工養殖進行復育,同時還把每年8月14日訂為黃金蛙日,成為巴拿馬的國定假日,並舉辦相關主題活動,宣導保育黃金蛙的觀念。另外還有相關計畫,讓全球動物園、機構加入繁衍黃金蛙的行列,目前已經成功將巴拿馬金蛙繁衍數量增加到1000隻,分散在美國與加拿大的50多家機構飼養。
巴拿馬復育黃金蛙,智利也在挽救瀕危青蛙「達爾文蛙」。
達爾文蛙NGO組織負責人巴倫祖艾拉說道,「這個計劃旨在保護原始森林,採取行動改善原始森林的狀況,像是與私人土地所有人合作,讓他們能保護土地上 達爾文蛙棲息地。」
達爾文蛙體長約3公分,通常棲息在智利南部與阿根廷的森林中,但森林火災、氣候變遷、入侵物種、感染真菌與土地城市化,讓達爾文蛙快速滅絕,目前智利境內只剩下約62隻,NGO組織期望,能透過保育行動,提高民眾珍惜獨特物種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