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 共融劇場第3年

一位聽人藝術家加上一位聾人表演者,會碰撞出什麼火花?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以實驗開放的態度,進行共融劇場的創作,今年邁入第三年。演出分為孵育組與熟成組,各三組表演者,分別以童話邊界、語言邊界為題,要在本週末展現他們探索、共創的成果。

現場表演的是聽人藝術家李勻和聾人表演者尹宗皇一起共創的作品《聲感共振》,透過震動探索聽跟聾的邊界,演出前尹宗皇得先確認多大的強度,才能感受得到震動。

尹宗皇表示:「原本我就聽不到,沒接觸過音樂,後來夥伴跟我說音樂是怎麼一回事,透過他的敘述,我才發現一個特點,那就是聲音有分成聽得到的聲音跟震動,震動頻率的單位是Hz(赫茲),他跟我說60Hz以上我聽不到,60Hz以下的震動,聾人雖然聽不到,但可以感覺得到。」

李勻是表演者也是一位導演,擅長以音樂做為創作工具,和聾人夥伴的合作,是一個從零開始的體驗。

李勻說:「聽人在打注音的時候,都會不小心有錯誤的字,然後我記得有一次我把而且的而,打成耳朵的耳,然後我的夥伴就問我說,是跟耳朵有什麼樣的關係嗎?然後我在那一刻突然發現,其實有一些錯誤的語法,其實會讓在聽人跟聾人之間的溝通會產生一個障礙。」

走出自己的慣性和不同的族群去撞擊,是共融表演計畫的核心精神,李勻說由各自的方式出發去感受,找到重疊的部分就是可以互相溝通的通道,除了探討語言與身體的關係,還有運用影像多媒體的表達、以及戲曲手勢與手語的交會融合,三組表演者各自發想、解構語言,交出他們對語言邊界的答卷。

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藝術總監黃子翎解釋:「我覺得在我們的平台,最重要的精神就是,如果我們將所有的限制,變成是一種不同文化的理解,然後將不同的族群、信仰、性別等等的,變成是一種在舞台上可以表現的資產,那我覺得其實身體的邊界這件事情,就大家可以融在一起。」

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非聽覺劇場創作實驗室計畫,邁入第3年,有讓新人表演者展現想法的孵育組、也有經過較長時間打磨的熟成組,以實驗精神探索共融的N種可能。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