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將簽署《大而美法案》 有哪些內容?對台灣有何影響?

美國國會3日通過總統川普推動的《大而美法案》,將在國慶日送交川普簽署成法。《大而美法案》涵蓋大規模減稅和支出政策調整,且鼓勵企業提高生產力,法案主要有哪些項目?美國人是否支持?對台灣又會有何影響?

《大而美法案》是什麼?

《大而美法案》是川普2017年執政推動《減稅與就業法案》的延伸,原法預計今年底(2025)到期,《大而美法案》將讓大部分減稅措施永久化,並擴大稅率減免、限縮醫療支出,加強美國邊境安全、國防與能源支出。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大而美法案》在10年內會讓美國稅收減少近4.4兆美元,國債因而增加3.4兆美元,美國因此也將聯邦債務上限提高至5兆美元。

《大而美法案》涉及哪些政策?

美聯社等多家美媒報導,《大而美法案》包括稅制改革、邊境強化、能源環保、國防安全等層面,長達1000多頁。

稅務方面,《大而美法案》將州與地方稅收抵免上限從1萬美元提高到4萬美元,5年後再恢復至1萬美元,子女稅收抵免額則從2000美元永久提高到2200美元。法案也推出小費免稅制度,允許民眾在稅款中扣除一定金額的小費與加班費,但期效僅到2028年。

然而,法案將限縮美國既有《聯邦醫療補助計畫》,未來會加強對身體健全成年人的工作要求,並提高補助資格審查頻率。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未來10年內會有1180萬名美國人失去《聯邦醫療補助計畫》的醫療保險。

另一方面,《大而美法案》也將加強美國邊境與移民管制,其中規劃超過465億美元的美國邊境圍牆建築相關經費,以及450億美元擴大拘留移民費用,並針對美國移民和海關執法局招聘、培訓等資源編列300億美元預算,而在美國尋求庇護者,至少須繳納100美元。

此外,法案大規模削減2022年美國《降低通膨法案》 (Inflation Reduction Act) 中針對再生能源、電動車等綠能稅收優惠政策,未來美國將取消使用電動車、住家裝設電動車充電樁、以及節能冷暖氣稅收補助,並終止為非營利組織提供資金、減少社區污染與溫室氣體排放的「溫室氣體減排基金」。

美國人怎麼看?

眾多調查都顯示多數美國人反對此法案,擔憂法案會讓美國負債增加。《皮尤研究中心》今年6月調查指出,高達49%的美國人反對《大而美法案》,29%美國人表示支持,還有約21%美國人未表態。調查也顯示,54%的美國人認為法案會為國家帶來較多負面影響,30%美國人則認為可帶來正面影響。

美國福斯電視台民調也指出,美國有59%民眾反對《大而美法案》,僅38%民眾支持,且法案在各族裔、各年齡層受訪者中,反對比例都高於支持。

《華盛頓郵報》與益普索市場研究的調查則顯示,只有23%成年人支持《大而美法案》,反對比例高達42%,另外34%民眾未表態。

不久前才離開效率部的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近期也批評法案瘋狂增加支出。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在個人網站撰文用「大而美負債炸彈」(Big Beautiful Debt Bomb)形容此法案,認為法案具毀滅性又不負責任,他點出,美國已面臨嚴重預算赤字,政府未採取必要行動來減少赤字,反而還推出惡化赤字的法案。

對台灣有影響?

彭博報導,2026年前啟動工程的半導體工廠的投資稅收抵免,可由原本的25%增加到35%,將在美國設廠的台積電與英特爾(Intel Corp.)、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 Inc.)都是受惠對象,但必須要在2026年前動工。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