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台灣重要的農業貿易夥伴國,對美的農產品進口值高於出口值呈現逆差。先前美國宣布加徵32%對等關稅,農業部表示,蝴蝶蘭、茶葉、毛豆、冷凍吳郭魚、鬼頭刀、鱸魚6項產業受影響較大,現在暫時降為10%仍存在壓力。農業部今(11)日一口氣舉行4場座談會,與農漁民、業者共商因應之道。
上午在台北登場的座談會,農業部邀集茶農團體與業者共商,美國加徵10%關稅如何因應?台灣茶葉最大出口國是美國,產值7億元左右,占整體茶葉外銷值3成,出口商說,目前只能觀望。
台灣區茶輸出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吳立文說:「訂單不可能是短期內、半年之內,以後才有可能會比較有明顯的影響。」
台北場下午繼續討論出口值更高的蝴蝶蘭,美國一樣是最大出口國,49.4億元美國佔4成、19.7億元,若加徵10%關稅,成本墊高快2億元。目前輸美最大競爭對手國是荷蘭,與台灣一樣加徵10%關稅,現在端看美國消費市場的消長,才能評估影響。
農業部次長胡忠一表示,「這個消費市場是美國他們國內一定會消費萎縮,這是我們可以預期的。」
鬼頭刀也面臨考驗,去(2024)年外銷2600多噸,一半銷美,業者說上週本來已經上船的漁獲,因關稅情勢不明朗硬是拖下船,先賠了一筆。目前所有競爭對手國都是一樣10%關稅,業者只希望接下來台美談判,政府不要以犧牲農漁業作為交換條件。
宜蘭冷凍食品公司董事林義桓表示,「農業部分我們是逆差,一定是有談判空間。你如果不談,你死路一條,我就希望說部長能夠保證出來,就是不能犧牲農業。」
2024年我自美國進口36.9億美元農產品,出口值8.9億美元,在農產貿易是逆差,學者也認為應以此作為談判策略。
逢甲大學國貿系教授楊明憲認為,「農業貿易逆差,或許也是我們雙邊在談判的一種策略。按照川普(Donald Trump)總統他所謂的對等關稅邏輯,我們要先從對方的邏輯來做一些回應。」
學者認為美國關稅從32%降至10%,壓力暫時減輕,但不代表沒有壓力;農業部只能繼續用,金融支持、補助提升競爭力、開拓多元市場,來協助農漁民與業者,迎接下一輪力道未知的關稅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