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銀行:85%上班族曾遇詐騙 36至40歲服務業最常受騙

台灣詐騙橫行,根據內政部警政署統計,今(2025)年2月受理超過1萬件詐騙,累積財損超過60億。今(14)日人力銀行針對上班族詐騙經驗調查,發現有8成5的上班族都遇過詐騙,其中以假投資或簡訊詐騙最常見,平均財損是21.7萬元。從職業別來看,金融業最不容易被騙,服務業最常被騙,尤其是年齡36到40歲因有經濟和成家壓力,受騙比例最高。

今年28歲的上班族曾先生,過去曾透過交友軟體認識一名假裝創業、來自新加坡的女子。對方以交易所剛成立,如果搶先投資就能獲取高報酬當噱頭,誘騙曾先生,導致他前後共投入60萬,直到某天要領現金出來,才發現是一場騙局。

上班族曾先生指出,「一開始可能投20、30萬,覺得賺回來可能大概有40萬,她會把它放到你在交易所裡面的錢包,你可以把他轉出來放到你的冷錢包。」

上班族許先生也表示,「我覺得這個有問題,我們就走司法程序,我想先報個警,隔天很神奇的是,群組被退了、小天使飛走了,我的平台也不見了。」

詐騙類型百百種,還有人碰到假抽獎、真詐財,像陳小姐就被騙中了8萬8888元,卻被對方誘騙視訊,遭遠端監控她的手機操作,最後被騙匯款,有去無回。

根據內政部警政署統計,光是今年2月就受理超過1萬件詐騙,累積財損超過60億。人力銀行進一步針對上班族做詐騙經驗調查,發現他們最常碰到假投資詐騙、簡訊詐騙、網購詐騙、聲稱中獎或抽獎詐騙,以及電話詐騙。其中最不容易被騙的就數金融業,只有1成的人被騙,一般服務業被騙比例超過5成,上班族被騙的平均財損約21.7萬。

人力銀行公關經理曾仲葳分析,「36到40歲這個年齡層是最容易被詐騙的族群,投資方面的需求比較重,同時對於成家可能有所渴望,所以對於投資或是交友詐騙這類型比較容易掉入這樣的陷阱。」

專家提醒,雖然求職詐騙不算常見詐騙類型,但呼籲職場經驗少的年輕人,求職時如果碰到高薪或低門檻、不需要面試就能入職的工作,就得提高警覺以免被騙。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