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人因低重力膝軟骨易退化 研究指跳躍運動有助保健

太空人出任務,長時間處在無重力狀態下,關節軟骨容易退化,就算在太空中勤練跑步機或重量訓練也很難預防。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發現,練習跳躍的訓練強度較高,可以顯著增加軟骨的面積與厚度,甚至促進骨密度增加。

結束了漫長的太空任務,太空人回到地球的第一時間很難適應地表重力,行動需要攙扶,更別說幾個月待在無重力環境。

因為負擔減少,已經讓他們膝蓋軟骨退化,原本防止骨骼互相摩擦、穩定運動的功能因而衰退,血液檢查會發現有輕度的關節炎症狀。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查博吉博士指出,「太空人現在在國際空間站所做的運動訓練無濟於事,即使每天運動超過2個小時,用跑步機跑步、騎健身車、做重量訓練都無助於健康,所以我們必須找到其他方式。」

良好的健康,特別是強健的肌肉與關節,對於太空人執行太空漫步、維修器械等工作至關重要,但是幾個月的無重力環境就足以造成關節軟骨退化,面對未來可能長達3年的火星或月球任務,健康風險更高。

科學家認為,應該要幫太空人必須加重膝蓋與肌肉的阻力負荷來訓練。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團隊以3組老鼠進行9個星期的實驗,1組老鼠處在一般重力環境;第2組老鼠後腳懸吊無法施力,模擬無重力太空的環境;第3組老鼠則進行每週3次跳躍訓練。

結果發現,無重力狀態的老鼠出現軟骨厚度減少14%的早期關節炎現象,跳躍訓練的第3組老鼠關節明顯更健康。

查博吉博士表示,「我們得到很樂觀的結果,我們看到軟骨顯著增厚,厚度與體積都增加,對骨密度也有正面影響。」

研究結果發表是在《NPJ微重力》期刊上,顯示跳躍運動能逆轉軟骨惡化的趨勢,並幫助形成更耐用的軟骨,這對太空人在漫長任務中保持健康很有價值。

接下來將進行更多實驗,確認訓練強度該是多少,以及是否在一般人類身上都適用,包括幫助曾經受傷臥床的患者修復軟骨損傷。

而一般人如果想強化關節軟骨,也可以在能力範圍內嘗試雙腳跳箱運動。

查博吉博士解釋,「跳躍是一種很好的運動方式,它對心血管健康有益,它對骨質、肌力皆有益,你可以用雙腳跳上箱子,然後下來休息幾秒再做一次,這是一種安全的訓練方式。」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