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大學研發訊號增強晶片 可檢測變異病毒成全球首例

國立中興大學研究團隊研發出一種訊號增強晶片,透過表面的電漿效應,可以增強物質特異結構的散射作用,分析出光譜數據。這項技術可以應用在檢測病毒是否有變異,以及相關的抗體、抗原,或是相關的生醫檢測等,不僅是全球首次的發明,也登上國際期刊。

將要檢測的檢體放在載玻片上,再放上儀器,分析出不同的光譜,靠的就是上頭的晶片。中興大學的研發團隊表示,這種晶片透過表面的電漿效應,可提供3D熱點和均勻的電漿共振,透過散射放大檢體產生的光譜,就可以分析出檢體的性質和結構。

國立中興大學機械系特聘教授王國禎說明,「用特定光譜照下去檢體,它會有個特定訊號,成為檢測時候它的身分證,所以按照那個身分證,我們只要確認身分證就可以找出這個東西是什麼,以病毒為例,就不需要再個別去找抗體、抗原或是其他的東西來標定。」

研究團隊表示,以檢測病毒為例,以往要了解變異,需要收集抗體和抗原,過程繁複且耗時,而透過這項系統和晶片,可以透過病毒產生的特定訊號,收集到光譜數據比對分析,得知相關生物分子。

國立中興大學生醫工程研究所特聘教授張健忠表示,「不只用在病毒,我們更簡單用在農業、食安,甚至現在的水產,我們都可以做。從一片葉子裡面,如果有4、5種農藥,我用一個晶片就可以把它逮出來,這就是條碼厲害的地方。」

中興大學表示,這項技術的擴大應用,加上相關資料庫的建立,將可加快檢體的檢測速度,以及即時性的比對,不僅是全球首次的學術發表,也登上國際期刊。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