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機第三跑道防洪規劃 百年暴雨不溢堤環差初審通過

桃園機場第三跑道開發計畫,原本防洪安全規劃為25年暴雨不溢堤,為因應極端氣候,桃機公司與桃園市政府合作,要達成100年暴雨不溢堤。估計此變更可省下30億元,案件13日下午在環境部通過環差初審。

擴大國內航運量能,桃機公司推動第三跑道開發案,面積達723公頃,避免淹水,跑道下方設計由箱涵排水。

但政院評估可能影響跑道安全,因此桃機公司提出變更,要將跑道下渠道填平,再搭配提高埔心、南崁溪防洪能力,與興建機場100公分深「綠帶低點」,來提升區域排水安全。

桃園機場公司代表表示,「治理標準將由原本的25年,提升至100年暴雨不溢堤的目標。」

中國、泰國等國國際機場,曾因為暴雨導致跑道淹水,桃園機場也曾因大豪雨航廈淹水,此次針對桃機第三跑道納入整個區域排水的規劃,有環評委員認為這是好的方向,但也有環評委員關切,取消原有4處滯洪池,土地將如何運用?

環評委員劉小蘭指出,「是不是因為那4座滯洪池的土地有其他的使用,所以必須要把這個滯洪池取消掉,併到整體的規劃裡面?」

桃園機場公司代表表示,「還是把它當做機場內的綠帶來使用,所以它本身還是保持一個可以自然入滲的狀態。」

案件13日下午進行環差初審修正通過,環境部表示若進行變更,可以減少30億元支出,不過仍有環評委員憂心,下游透過工程達成100年暴雨不溢堤,但上游仍維持25年,恐怕還是會淹水。水利署表示,未來分階段施工,往上游提升整個保護標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