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版晶片法7日上路 提供租稅優惠盼鞏固關鍵技術

有「台版晶片法」之稱的《產業創新條例》第10條之2,今(7)日正式公告實施。將為半導體、電動車、5G等創新技術公司提供租稅優惠。如果企業研發費用支出高達60億、研發密度達到6%,購置先進製程設備支出達到100億,符合這三大條件才能申請投資抵減。

台版晶片法7日正式公告上路,針對半導體、電動車、5G技術創新,且居國際供應鏈關鍵地位公司,給予租稅獎勵措施。

行政院院長陳建仁提及,「讓台灣半導體產業的關鍵研發、關鍵的技術、關鍵的生產都根留台灣。所以我們也希望這些廠商,大家一起來努力,讓我們台灣繼續在半導體的發展上,具備全球供應鏈的關鍵地位。」

為了鞏固台灣關鍵技術產業鏈地位,台版晶片法祭出史上最大投資抵減租稅獎勵,如果企業研發費用達60億元、研發密度達6%,以及購置先進製程設備支出達100億元,才能申請投抵。

提供的租稅優惠包含:前瞻創新研發支出的25%能抵減當年度營所稅額,還有購置先進製程機器、設備支出的5%抵減當年度應納營所稅額。

外界預期,包含台積電、鴻海集團等大廠有望符合申請補助。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認為,「台灣基本上在技術、技術來源跟客戶的訂單來源上,很多都跟北美那一帶有很緊密的關係,所以我想台灣自然而然會受到晶片法案的影響。」

專家認為台版晶片法,對大型半導體業者有正面挹注,不過政府補貼扶植,中小型半導體廠商,卻看得到吃不到。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說明,「如果跟其他像美國、歐洲,或者是印度、日本的半導體振興政策來做比較的話,國內的部分比較針對大型的半導體業者來進行相關補助,其他國家 是比較普遍性地適用於各個的大中小型業者。」

學者呼籲應該廣泛補助有前景、有潛力的本土中小型半導體業者,協助增強營運韌性。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