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美食展正在台北世貿一館展出,此次農業部也特地設置專區,要讓消費者更了解正在推動的農產品冷鏈計畫。台灣高溫多濕,蔬果容易折損,因此從產地到市場若能低溫運送與保存,就能減少10%損耗與延長50%保鮮。
從田間採收的花卉新鮮芬芳,農民形容「還在呼吸」,花農在農糧署補助之下建置冷鏈設備,採收後低溫保存與運送,就能拉長賞花期。
冷鏈讓本土花椰菜及青花菜能一年四季上架,加工業者表示,這些蔬菜一年只產3個月,若能收來加工冷凍,就可以減少進口量。
加工業者鄭嘉仁表示,「把它加工起來做為進口的替代,我們就不用從國外進口,可以幫助更多的農民在1、2、3月的時候,大量來契作青花菜。」
正在台北世貿一館展出的台灣美食展,農業部特別要向消費者,推廣建立蔬果冷鏈體系的優點,由於台灣高溫潮濕,蔬果保存不易,因此農產品若能採收後經冷藏車運送,再送到有低溫保存的設備中,就能減少耗損與浪費。
農業部農糧署主秘陳啓榮提及,「預計透過冷鏈的計畫可以減少蔬果10%的損耗,也可以延長它50%的儲架壽命。」
不過建置冷鏈的硬體會不會讓成本提高,因此墊高蔬果價格?農業部表示,要讓國內農業升級就必須投資,從110年起4年規劃投入126億元,來補貼各單位設置冷鏈設備,涵蓋農畜水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