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鼻心生存受威脅 學者促重視遊蕩犬貓管理

白鼻心是在郊區、都市綠帶都很常見的野生動物,能適應人類的環境。不過當牠們的生活場域和都市的遊蕩犬貓重疊時,就很有可能出現生存威脅。由台大和台師大教授所組成的團隊所發表最新研究成果中,白鼻心在都市生活中容易受傷、死亡的主因之一,就是「犬隻攻擊」。

從監視畫面,可以看到白鼻心穿梭在天花板夾層,或校園建物中。這種野生動物擅長在有人類的環境中生存,因此在郊區山上或都市綠帶都很常見。

但有研究團隊發現,無論是幼獸還是成獸,犬隻攻擊都是導致受傷、死亡的主因之一。

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優聘教授林思民說明,「過往印象這些野生動物,就是從淺山跟城市來來去去的,結果沒想到說,我們城市裡面的生態環境,其實就可以維持牠們生存。在城市裡面的白鼻心,最大的一個攻擊的威脅,就是來自犬隻,然後第二大的是道路的車禍。即使是成年的白鼻心,牠被犬隻攻擊,在所有的案例之中,仍然有40%。」

研究團隊單從台中市來估算,至少有45個巢,位於周圍有90%建物的人口稠密區,但無論在都市還是近郊,當牠們和遊蕩犬貓的活動範圍重疊後,生存條件都很容易受威脅。

台灣大學昆蟲學系副教授曾惠芸表示,「其實全世界非常多的野生動物,其實在近10年,都看到了一個上升的趨勢。那在國外,其實也有一些例子告訴我們說,有很多野生動物進到市區了,原地野放第一個是牠熟悉的環境,二來是說,放出去新放的個體,有時候其實的確會造成新的個體需要適應,甚至會有一些競爭的狀況發生。」

相關研究將登上國際期刊。研究團隊呼籲各界重視遊蕩犬貓的管理,還要促進都市藍綠帶的生態功能,才能為野生動物打造更友善的生存空間。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