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風神號成功墜落大西洋 創成功控制衛星返地球首例

由英國製造的氣流觀測衛星「風神號(Aeolus)」,台灣時間29日凌晨在歐洲太空總署(ESA)引導下,結束過去5年來的任務成功返回地球,墜落在大西洋中,而這也是第一顆人造衛星在控制下返回地球的案例。

火箭載著衛星,成功穿越大氣層、進入觀測軌道,這是由英國製造,並以希臘風神之名命名的氣流觀測衛星「風神號」。

2018年風神號在歐洲升空,過去5年來不只測量地球全球的氣流路徑,還協助研究人員改善短期氣象預測,歐洲太空總署(ESA)在6月曾提出零殘骸憲章倡議,決定嘗試在風神號結束任務後,引導衛星回到地球。

風神號營運總監伊莎貝爾羅赫指出,「在歐洲太空總署,我們相信這是負責任的行為模式,我們想證明是否能試著做某些事情,來減小殘骸傷害人或事物的風險。」

原本風神號的飛行高度是在400公里高的太空,隨著燃料幾乎耗盡,每天都在降低高度,等到降低到320公里高時,ESA以階段式降低高度的方式,引導風神號進入大氣層,回到地球。

伊莎貝爾羅赫解釋,「我們將風神號的高度降低到250公里,再進一步降低到150公里,然後是120公里。很明顯我們正在突破太空船設計的承受極限。」

風神號在台灣時間29日凌晨2時,在南極洲上空重新進入地球大氣層,並在安全燃燒掉多數殘骸後掉入大西洋。

這是第一顆人造衛星在控制下返回地球的案例。ESA期望藉由這次的實驗,替未來引導衛星回到地球樹立榜樣,落實減少太空垃圾行動。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