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跟立陶宛簽訂半導體合作備忘錄,雙方共同出資1400萬歐元,在立陶宛設立半導體產業。不過國民黨立委王鴻薇連日指控政府無償幫立陶宛,向我國工研院購買8吋晶圓相關技術,以及「中東歐投資基金會」融資立陶宛太陽能業者800萬歐元,約新台幣2.7億元,但原物料卻從中國進口,質疑政府賣台。外交部則澄清,兩國共同出資合作是國際合作常見方式,並非出資就是賣台。
台灣和立陶宛深化合作,包括成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是外交一大突破,雙方也簽訂半導體合作備忘錄。
不過國民黨立委王鴻薇先是指控,政府出資1000萬歐元,約3.4億元,無償提供立陶宛的私人公司台灣半導體技術,認為是凱子外交。5日再點名國發會「中東歐投資基金會」,融資立陶宛太陽能業者2.7億元,但該公司的原物料來自中國,引發熱議。
國民黨立委王鴻薇指出,「我們不都是要抗中嗎?這個糗了,請審議委員會降低這部分的關切,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過去了,所以這一家公司他也確實得到800萬歐元的融資。」
王鴻薇質疑抗中保台的基金反被中國廠商賺走,痛批是賣台行為。對此,外交部5日召開記者會駁斥,表示台立雙方共同出資1400萬歐元,我國提供1000萬歐元只協助立陶宛建立基礎研發、設備採購及人才養成。
至於半導體產業鏈的定位及發展,後續都由立陶宛自行編列預算支應,外交部強調,兩國共同出資合作國際常見,並非出資就是賣台。
外交部政務次長李淳表示,「第一個這是完全罔顧商業的現實,第二個就是他可能會反映影響到我們中東歐投資基金,未來在開展這個新客戶上面一些限制。連帶就會影響到台商,利用這個管道來開創歐洲商機的可能性。」
民進黨立委劉世芳提及,「看到一個太陽能板上面寫中國,裡面有中國統戰,我想不是用這樣政治化的方式,來看待我們所了解的,全世界在經濟發展上面,還有經濟自由競爭市場上面的一個論點。」
綠委表示,不論是中國原物料和材料都屬於全球供應鏈,不是看到一塊稀土或是太陽能板上面寫中國,就代表中國統戰。而太陽能產業是全球供應鏈,將來可能也會由台灣業者來供應出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