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大的森林中,有一片林地呈現鬼剃頭一般,空無任何樹木。
這裡是位於秘魯東南部的馬德雷德迪奧斯,是素有「地球之肺」稱謂的亞馬遜森林的一部分,因為遭到企業採礦、伐木,留下大片空地。
過去亞馬遜森林在生物多樣性和氣候變遷上,是具有重要調節的效果。但過去幾年,在企業開墾與極端氣候引發的林火影響下,亞馬遜森林瀕臨氣候臨界點。
秘魯亞馬遜研究所策畫總監卡斯提羅指出,「在秘魯,我們有8000萬公頃的森林遭到洪水淹沒。在那個地區要再次擁有一片健康的森林,已經存在的森林大約需要20到30年的時間,但在這片陸地上至少需要100年。」
為了協助亞馬遜盡快恢復生機,有非營利組織「叢林守衛者」跟瑞典的機器人公司,利用太陽能機器人,從挖開土壤、播種、再蓋好土壤,機器人能快速地一次搞定,幾個小時內就能種下600粒種子;而這些種子發育成樹苗後,足以覆蓋住2個足球場大小的空地。
巴西坎皮納斯州立大學的農業氣象跟氣候研究中心研究員拉波拉認為,亞馬遜的經濟發展模式,以砍伐森林、將土地利用在農業、畜牧業等為主,過去40到50年來一直沒有改善,因此在土地資源持續被消耗下,變得相當貧脊。
叢林守衛者從2022年開始,執行5.5萬英畝的造林計畫,期望能以不破壞環境的方式,為當地居民創造就業機會與收入。
叢林守衛者副總杜朗表示,「我們幫助他們、保護他們,並且為他們提供工作,這樣他們就不用從事農業或伐木工作。所以我們會邀請當地居民和我們一起訓練,讓他們成為護林員,而成為護林員是一件好事,當然還有公車司機職位。我們也為他們提供了一些研討會,為他們提供能在其他地方使用的工具,像是使用GPS和一些技術,這也對他們也有幫助。」
目前投入的太陽能播種機器人,能透過遠端遙控,從1萬2000公里外的瑞典來操控,加速造林的速度。
但科研專家分析,如果不發展出新的經濟模式,配合深耕當地的公共政策等可以永續發展的產業跟基礎設施,依舊無法真正保護整個亞馬遜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