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枚衛星福衛一號 除役19年後重返地球燃燒殆盡

台灣第一顆衛星「福衛一號」在1999年順利升空,成為台灣太空、衛星發展的關鍵里程碑。原本計畫在太空待4年,最後成功運作5年半,2004年結束任務。不過福衛一號依然在地球軌道繞行,直到19年後,今年5月22日重返地球燃燒殆盡。而福衛一號對於台灣來說,是促進太空人才培育以及相關建設的重要推手,不過隨著全球太空領域的發展和競爭逐漸激烈,台灣也必須再加快腳步。

原名中華衛星一號的福衛一號是台灣第一顆衛星,重量401公斤、軌道高度600公里;而上方主要具備3項科學酬載,要進行多種科學實驗。在1999年1月27日,福衛一號衛星跟隨雅典娜一號火箭升空

原本計畫在太空待4年,最後運作5年半,2004年6月結束任務。後續依然繞行地球軌道,直到19年後,終於在今(2023)年5月22日重返地球燃燒殆盡。

國家太空中心助理研究員商婕柔表示,「第一顆衛星的目的是要學習衛星製造技術,建廠房,建所有整測的設施。所有都是從零開始,一定要有第1顆衛星的起頭。」

福衛一號帶動台灣在太空人才培育,以及整測廠房、設施等多項建設,不只是奠定台灣太空、衛星發展的關鍵,更讓台灣從衛星資料接收國,成為全球第33個衛星發送國。

直到現在,還有獵風者衛星以及福衛八號等相關計畫進行。不過隨著科技進展,全球也有越來越多國家投入太空領域競爭,而台灣腳步必須加快。

法國國際關係研究院主任Marc Julienne指出,「台灣的太空計畫在過去20年是有些緩慢,不過現在政府鼓勵並推動製造發展太空計畫,還有太空產業鏈,例如ICT產業很具有吸引力和能力。」

如今福衛一號真正完全功成身退,在它之後的衛星發展持續進行,台灣能否倚靠半導體和資通訊產業的優勢,在國際太空競賽中站穩腳跟,值得關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