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擬對台貿易壁壘調查 經濟部:應採雙邊磋商等措施

中國民航機關在11日通知我方,將在4月16到18日在台北飛航情報區內劃設警示區管制飛航;經我方抗議後,改為只在16日當天進行27分鐘航太活動。另外中國商務部也宣布,將對台灣進行貿易壁壘調查;陸委會回應,這項作法徒增對我方業者干擾,無助兩岸貿易。

中國民航部門11日無預警以「服務電報」通知台灣,因為要從事航太活動,4月16到18日從上午9時到下午2時,將在台灣轄管的台北飛航情報區內,劃設警示區管制飛航。但經台灣抗議後,調整為16日當天上午9時30分到57分,全程27分鐘。

國防部參謀本部情報次長室次長顏有賢說明,「他是以航太的活動為主,至於活動內容跟相關的細節部分,據我所知各相關部會也在查處之中,當然本部會持續掌握。」

交通部聲明,如果長達3天限制往來航班,對區域飛航管理將造成嚴重影響,因此向中方抗議難以執行,最後才調整為只在16日當天進行航太活動。

而中國商務部也在官方網站宣布,將對台灣進行貿易壁壘調查。涉及2455項商品,調查將到今(2023)年10月12日,最多可以延展到明年1月12日。

中國貿易壁壘相關法條在2005年就上路,這次首度對台啟動,調查的品項還是自2002年我國加入WTO後就禁止中國輸台的品項,政治意味濃厚。

學者分析,依法啟動調查後有3種管道,目前兩岸協商方式機率不高,走WTO仲裁形同承認雙方是國與國關係,因此最有可能的就是以其他管道反制。

中經院WTO及RTA中心資深副執行長顏慧欣指出,「向來的做法就不外乎是禁止台灣的產品進口、找對稱式的農產品以外,他也去找我們的紡織品化工產品,去做對稱式的禁止我們出口到那邊去,是一個可能的選項。」

經濟部回應,中方應該採取雙邊磋商、啟動多邊爭端解決機制,或採取其他適當的措施。

陸委會則聲明,台灣未對中國開放部分產品進口的問題曾經進行磋商,因故未能完成;而這次中方宣布進行貿易壁壘調查,徒增對台業者干擾。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