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長柯文哲昨(26)拋出「軟性封城」,究竟內容為何? 柯文哲表示,如同去年6月,即三級警戒,但他坦言,何時實施沒有標準答案,只能且戰且走。新北市長侯友宜則再次說明試行「居家隔離轉型」的必要性,但還是需要由中央核定。
新北市27日新增確診突破3000大關,市長侯友宜指出,確診曲線攀升、呈現「指數型」成長,為保存醫療量能,居隔3+4應改成「居隔轉型」,讓民眾自我居隔,新北必須走在前頭,是因為身處浪頭。
侯友宜指出,「新北市因為在浪頭上,所以必須要把未來所有要考慮的問題,先報給中央,跟居家照護一樣的道理,讓我們先試行。」
衛生局強調,這不是0加7,而是要求民眾7天非必要,都不要出門,快篩陰性才能出門。
新北市衛生局長陳潤秋表示,「這7天都是以在家為原則,這外出的期間也要注意到,禁止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新北市爭取居隔轉型,以保全醫療量能;台北市長柯文哲則指出,若醫療量能無法控制,要軟性封城。不過此說法連台北市議員也霧煞煞,27日下午在議會追問,更想知道北市何時醫療量能會不足?
國民黨台北市議員王欣儀問及「軟性封城」,柯文哲回應,與去年三級警戒是差不多意思,「會監看專責病床,這個要很誠實地講,沒有標準答案,且戰且走。」
針對台北市府預測,5月18日確診數恐上看50萬,指揮中心指出,若用美國、韓國確診人口比例來看,換算台灣約達到10幾、到30幾萬,但台灣民眾自我防護、施打疫苗狀況都比其他國家好,需理性看待。
陳時中認為,「要破這樣的一個世界紀錄 ,台灣是不是有這樣的可能性,我們必須要理性來看。」
另外,肩負蔬果交易的台北農產運銷公司,截至27日中午已超過150人確診,影響第一果菜批發市場營運。農委會表示絕對不能休市,會向指揮中心提出申請,比照醫事人員,針對密切接觸者,採用以篩代隔措施,北農也正在研擬S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