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人權"主題展 望民眾了解移工生活.工作處境

臺灣對1992年有就業服務法,開放移工入來到今30外冬,今年咱已經倩超過70萬位移工,成做臺灣重要的勞動人口,不過𪜶的勞動條件佮薪水福利,猶有誠濟欠缺,國家人權博物館頭擺以移動人權做主題,邀請民間團體鬥陣辦展覽,希望予閣較濟人了解臺灣的移工史。

對加工業、製造業、紡織業,到厝內的看護工,外口做工的工仔人,四界攏看會著移工的形影,為著予閣較濟人了解國內70外萬移工,𪜶的生活和勞動狀況,人權館頭擺以移動人權為主題,邀請15个民間團體鬥陣辦特別展。

策展人,林正尉表示:「咱這馬按怎看,咱這馬2021年,閣搪著疫情,咱是按怎去回顧講,其實遮的移工,對台灣社會佮經濟攏足有貢獻,這个貢獻,是按怎台灣人你共人看袂起。」

台灣對1992年有就業服務法,開放移工入來食頭路,今年國內已經倩超過七十萬位移工,不過民間團體認為移工的勞動條件猶有濟濟欠缺,無適用勞基法的,包括家庭看護工和漁工,家庭看護工上低基本工資萬七,漁工無上低工資的規範。綴疫情轉和,國際搶工的情形也愈來愈明顯。𪜶望政府趕緊檢討移工勞動條件,保障勞動產業的穩定性。

台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施逸翔表示:「阮一直提頭,所有外籍移工攏愛適用勞基法,消除歧視,其實外籍移工的貢獻,佮台灣人的生活是縛做伙的,其實咱應該會當予遮的外籍移工,予𪜶有尊嚴的勞動條件。」

這改的展覽叫Ayo-Ayo 明仔載會閣較好,AYO佇印尼語表示相招和鬥陣,也有愛加照顧家己,祝福對方一路順風的意思,人權館期待這改展覽,對國內三十年來的移工歷史,予人閣較了解移工真實的生活和工作處境,予明仔載閣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