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權會告數位身分證有風險 今第三次開庭

內政部規劃數位身分證,但是外界對於資安風險有諸多疑慮,台灣人權委員會更是一狀告上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今天第三次開庭,他們強調,eID關係到民眾資安風險,不該由內政部說了算。

站在台北高等行政法院門口高喊口號,剛剛結束第三次開庭,對於內政部規劃發行數位身分證,也就是eID,可能帶來的資訊安全,仍然有諸多疑慮。

晶片身分證訴訟案律師團召集人林煜騰呼籲:「律團非常的期待希望到最後,內政部可以直接滾動式修正,把數位身分證這個制度就給它修掉,就把它一律換成紙本身分證,讓人民有選擇權。」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主任蕭逸民批評:「eID政策到目前為止,我們看到它是蔡英文政府,跟社會溝通最差,最沒有效率的,最沒有誠意的政策之一。」

原告律師認為,eID關係到民眾資安風險,如何控管,不該由內政部說了算,也應該經由行政院、立法院審議,而且數位身分證上,若是放上相片,很有可能讓原本浮濫蒐集個資的情況,更加惡化。

台灣人權促進會數位人權專員周冠汝質疑:「他為什麼要放一張照片在公開區,是不是變相去告訴各個公司部門說,想查的人其實就可以去查了,這樣不就是放寬原本我們已經很浮濫蒐集的個資。」
 
內政部次長陳宗彥則承諾:「大家對於這些還有疑慮的部分,我們都還是會持續的溝通跟說明。」

對於外界疑慮,內政部表示,會持續溝通,也會遵照行政院指示辦理,原先規劃小規模試辦換發數位身分證的澎湖縣、新北市,以及新竹市,都已經暫緩試辦。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