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學者王智明主張 莫閣叫"武漢肺炎"
發布時間:
最後更新:
今是有「中央研究院」的學者出面表示講,因為「武漢肺炎」的病毒,已經湠甲全世界,臺灣應當也著將「武漢肺炎」這个稱呼,改換一个較中立的講法,這个學者閣發動連署,要求社會各界,愛看重「武漢肺炎」這四字內底,是有藏一款共人藐視的眼光,上好著愛改變。
美國總統川普近期分別在推特和記者會上,稱新型冠狀病毒為「中國病毒」,引發種族主義論戰。我國中研院有學者認為,此時社會不該隨之起舞,更呼籲「武漢肺炎」的簡稱,應該被更正成比較客觀、中立的稱呼。
回顧「武漢肺炎」這個稱呼,病毒原先是2019年12月從中國湖北省武漢市開始爆發,當時媒體都稱呼武漢不明肺炎,到了2020年1月,也就是今年初,我國衛福部公告,新增「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為第五類法定傳染病,接著,2月12號世衛WHO命名為「COVID-19」,中國稱為「新冠肺炎」,台灣政府同一天表示,法定名稱不好記,所以可以簡稱「武漢肺炎」,不過這樣的簡稱,也掀起是不是對疾病有汙名化的討論。
近期中研院歐美所副研究員王智明發起連署,呼籲政府和社會不該忽視「武漢肺炎」背後隱藏的歧視,獲得800多人響應,其中300多人來自學界,其餘的還有各行各業人士,期待對疾病的稱呼可以有所討論、獲得社會共識。
記者 黃怡菁 郭俊麟 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