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推動回收的塑膠容器,真的可以帶來新的商機,有業者把它們做成了衣服、鞋子,甚至是假髮和玩具。 這些假髮是用寶特瓶做成的。而這個絨毛娃娃則是用養樂多瓶做成的。台灣每年塑膠製品的回收量為12萬公噸,其中寶特瓶超過一半,大約有27億支。塑膠製品的回收率高達七成,是所有資源垃圾最高的。 目前塑膠製品,經過分類、回收、再生,可以變成帽子、衣服、領帶和鞋子等等。業者表示,以他每個月回收300公噸的量來算,營業額將近七百萬,雖然帳面看起來可觀,不過他說目前回收業非常競爭,因此利潤變的越來越低。 雖然業者抱怨表示利潤降低,不過由於塑膠製品及寶特瓶的回收率已經提高很多,環保署考慮將降低回收補助金,將這些多出來的錢移轉到其他回收率較低的物品,提高回收的效果。 公視新聞林靜梅彭耀祖採訪報導。
寶特瓶回收率高 再製品商機無限
發布時間:
最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