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推動多元垃圾處理方案,台東縣政府今天向環保署提供歐洲國家,用低汙染、循環利用的垃圾處理模式,評估可降低垃圾量到10%以下,爭取中央支持。環保署長李應元表示,會全力支持各縣市自主處理垃圾計畫。
台東縣有一座由環保署逐年補助1億元買回的焚化爐,做為備用垃圾焚化廠。在前年尼伯特風災出現垃圾危機,高雄市又在維修焚化爐,不代燒台東縣的垃圾時,曾一度引起要不要啟用的討論。去年起台東縣執行減塑、執行延長垃圾掩埋場壽命,但從掩埋場挖出超過7千公噸的塑膠垃圾,還是無法處理。
台東縣政府上個月特別到西班牙、法國和德國參觀使用「機械生物處理」模式,把垃圾循環再利用成燃料和肥料,可降低垃圾量到10%以下,但縣府評估目前全縣1天只有80多公噸的垃圾量,用來做汽電共生可能會更好。
但是要爭取這樣的設備,台東縣預算不足。黃健庭5月1號向環保署爭取支持,環保署長李應元表示,會支持各縣市推動自主多元垃圾處理方案。
環保署長李應元表示,「這個是一天都不可以等,因為各個地方我們現在焚化爐已經20、30年,各地的焚化爐要嘛就是會發生故障、要嘛就歲修。」李應元也表示,環保署不會要求台東縣啟用焚化爐,但希望地方政府儘快規畫好處理垃圾的方法。
低汙染垃圾處理設備 台東盼中央補助預算
章明哲 / 台東報導
發布時間:
最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