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完的便當、飲料,很多人都是隨手丟進路邊的垃圾桶,如果有一天,馬路上出現這樣的「友善垃圾桶」,吃剩的放到後面的平台,讓街友取用,你會怎麼做呢? 街友走到垃圾桶旁,不必再埋頭翻找垃圾桶裡的食物,想吃就可以輕鬆拿走。 這是彰化大葉大學工設系大三學生的期末作品,在垃圾桶背面加了「放剩食」的平台,六位街友中,就有三位主動取用,接受度很高。 ==街友== 想要的就可以去拿 ==街友== 我到晚上都沒得吃 要有人來才有 參與設計者之一的陳姿含,曾經看到一位街友,在垃圾桶翻找只剩骨頭的便當盒,卻像挖到寶一樣,因此讓她有了「友善垃圾桶」的構法。 ==大葉大學工設系學生 陳姿含== 翻著翻著 他(街友)已經把垃圾桶 翻到最底了 然後只拿出來一個便當 然後那個便當裡面 是一點剩飯都沒有 只剩一根骨頭 然後上面還有一點小邊邊的肉 然後他(街友)還是 拿起來這樣吃 這畫面讓我蠻衝擊的 實際在台中火車站作街頭實測,他們看到了街友開心的表情,因為飢餓的他們。但這樣的設計,有人認同,也有人擔心衛生問題。 ==民眾== 不太好 (這樣放)怕食物壞掉 街友吃了也不好 ==大葉大學工設系學生 曾耀生== (這樣的設計)省去他們 不用翻找垃圾的過程 然後這樣子 對他們衛生上也會提升 設計的學生表示,這樣的發想,至少對「丟剩食」及「翻垃圾桶的街友」來說,提供了一個友善平台,希望未來改善後,能推廣到公共場所,讓丟與撿,各取所需。 記者黃千容 賴世杰 彰化報導
剩食1年浪費40億 業界吹"反剩食"風
發布時間:
最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