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台大地震進入第六天, 急性壓力疾患的人數,明顯變多。奇美醫院精神科醫師表示,大部分的災民在面臨傷亡後, 就是經濟壓力, 很多會出現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最需要陪伴和專業治療。 2月6號南台大地震發生的當下,很多人在一夜之間失去了家人,失去了安全的避風港, 也有人被壓在土石下,後來才被救出。現在,他們逐漸出現焦慮、沮喪、不安等情緒反應,嚴重的人, 還會血壓上升或是根本睡不著覺。 ==奇美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高霈馨== 不斷的去憶起這些回憶 然後出現一些相對應的反應 譬如說他喘不過氣啦 所以說有些患者 會伴隨一些恐慌 然後開始覺得對什麼事情 都很焦慮 莫名的恐懼 然後驚恐 容易受到驚嚇 然後半夜不斷的午夜夢迴 然後就夢醒 在醫學上,這種情緒反應,只要是一個月內,都被稱為急性壓力疾患,可是如果超過一個月,或者是一個月後越來越嚴重, 就會被醫師判斷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醫師強調,孩童因為表達能力有限,比較容易出現行為異常。在面對這些病患的時候,親友的陪伴,心理治療和適當用藥,缺一不可。 ==奇美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高霈馨= 那我會建議陪伴在身邊的親友 或者社工人員 或者是各式各樣的醫護人員 以一個陪伴的角色為主 不見得一定要去給予 一些什麼話語 告訴他說你要堅強啊 你還有其他的家屬 並不是這樣子的 有時候我們不見得 真的可以說出一些安慰他的話 其實,不只身歷其境的災民,受難者的家屬、投入搶救的救難人員和志工, 也都有可能會得到急性壓力疾患或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根據研究統計,人類大約有一半,一生之中會遇到重大創傷,其中有5到8成的人,會有急性壓力疾患的反應,而這當中又有8%到10%,會得到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記者 李慧宜 陳顯坤 台南報導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未必能安慰、陪伴最重要
發布時間:
最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