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死聯盟今天發表「台灣死刑判決報告」,針對67份死刑確定案件進行分析,發現半數以上的案件,出現凶器不見、法院錯誤解讀等嚴重瑕疵。
13年前,死刑犯鄭性澤涉入一起KTV包廂衝突,被控槍殺員警。他一開始自白犯案,後來反控警方刑求,不過,最高法院不採信,判處死刑定讞。人權團體認為案子充滿瑕疵,兩度聲請非常上訴,都遭到拒絕,直到去年,檢察總長才同意非常上訴,卻也突顯出這起案子中,出現有凶槍、槍上卻沒有鄭性澤指紋的蒐證爭議。
廢死聯盟為了突顯台灣死刑判決的問題,發表「台灣死刑判決報告」,分析67件死刑確定案件的取證、調查部分,發現高達一半以上的案件有嚴重瑕疵。
廢死聯盟執行長林欣怡說:「這個報告可以告訴我們,台灣的死刑制度事實上是一個非常殘破不堪的制度。在這樣的狀況之下,我們真的覺得台灣應該要先停止死刑執行。」
長期關注台灣爭議死刑案的民間人士建議,死刑的判決應該採一致決,而非多數決;人權律師也建議,官方可以對死刑的成因等資料進行分析,做為未來犯罪預防之用。
廢死聯盟理事、作家張娟芬說:「我們常常都說求其生而不能──我們想想看,如果3個法官裡面有1個認為說這個人可以不用死,這就是求其生的一點點可能。」
律師高涌誠表示:「其實每一個死刑個案都是很好的研究個案。真正重要是要讓我們理解說,以後怎麼樣去避免再有類似的不幸發生。」
高涌誠認為,透過資料的公開,讓學者查閱,做更深入的研究,也可以找出死刑判決品質不佳的因素,進而保障人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