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吃本土米 農委會推"台灣米標章"
發布時間:
最後更新:
為了推廣台灣米,也鼓勵業者不要混用進口米,使用優質國產米,農委會推出「台灣米標章」,方便消費者辨識
使用價格較高的台梗九號、來做飯糰,超商業者不惜成本逆向操作,以優質國產品作為品牌號召,更在苗栗公館、銅鑼與一百多戶農戶、契作五百公頃稻田,希望帶動國人多吃飯的風氣。
==超商業者 黃正田==
價格的部分當然就是跟比如說
台灣最大的米種11號比較起來
它的價格大概貴了三成
它的口感的話就適合在飯糰
尤其是這種冷吃這樣的食品上面
它的口感Q度是比較好的
自己種稻,米的消費量不敵小麥,國內一年生產130萬到140萬公噸的米,消費量卻只有127萬公噸,明顯供過於求,農委會決定推出台灣米標章,鼓勵業者使用純國產米,有餐飲業者響應,要找回吃飯的美味。
==連鎖餐廳董事長 張永昌==
吃起來會很軟很Q很香
這只有在地新鮮採收的米
才有這樣的特色
所以不一定要吃多 但是吃巧
近年來,國內發生包裝米混東南亞進口米、又未清楚標示的事件,造成消費者對國產米純度的信心危機,農委會表示,透過台灣米標章,讓外食的民眾能更辨識真正的台灣味,呼籲國人多吃本土米,用嘴來振興台灣的農業。
記者 林靜梅 陳昌維 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