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界:防範急診暴力 須公權力介入
發布時間:
最後更新:
醫院急診室頻傳暴力事件,危及醫護人員以及病患的安全,進而造成急診人力流失,雖然衛生署去年曾要求醫院要設立門禁管制措施,但醫界認為效果不佳,他們呼籲政府,防範急診暴力,必須有公權力介入,包括讓警察進駐區域級以上的急診室,並把急診室施暴者納入公共危險罪。
醫院的急診室及走廊上,躺著一個個吊著點滴等待住院的病患,這些病患經常一等就是好幾個小時。在台灣急診室環境惡劣、病人爆滿,救人的醫生,還得經常受到暴力的威脅,導致急診人力加速流失。
急診醫生 蕭蔚全
2007年2月6號我的一位學長
在急診室看病的時候被砍
他被砍了之後輸了3千CC的血
當場被另外一位醫師插管急救
他說假設他當時候死了的話
可能急診暴力就會減輕很多
醫生表示,急診室塞爆的主因是廉價的健保給付,變相鼓勵民眾就醫,源源不絕的急診病患。另外,醫院急診室頻傳暴力事件,不但危及醫護人員安全,也危害到病患的就醫品質,因此醫界就呼籲,防範急診暴力,必須有公權力介入、設置駐院警,並把急診室施暴者納入公共危險罪。
急診醫學會理事長 蔡維謀
美國在1993年加州發生槍擊事件
3個醫生被殺
當時他們就通過醫院安全的法案
同年上就通過法案
他們就要求急診室
要有這些管制啦
要有這些警察人員來保障
面對醫界的訴求,法務部表示,安全的診療環境是大家的期望,但是否改以公訴罪論處,還是需要舉辦公聽會聽取各界意見,再評估修法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