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餐飲業的數量以及營業額在疫情之後不斷攀升,但其實許多餐廳都有人力不足的問題。
公視國際記者張語羚報導,「餐飲業是荷蘭長期缺工的縮影,尤其是在疫情之後釋出的職缺,總是比求職的人數還要更多,雖然今年荷蘭整體勞動力市場緊張的情況逐漸趨緩,不過若從個別產業來看,特別是勞動力密集的產業,像是建築業、餐飲業、或是長照業,這些產業缺工的情況還是相當的普遍。」
荷蘭台灣餐廳經營者Jenny認為,「在廚房工作還是算比較粗重的工作,然後現在的人可能沒有想要把他的職涯放在餐飲業,大家還是希望找比較是辦公室的工作,尤其是疫情後,我覺得差滿多的,因為疫情的關係第一個關的就是餐飲業,所以大家可能有嚇到。」
餐飲業缺工並不是荷蘭獨有的現象,薪資競爭力不足、職涯發展有限、工作與生活難以平衡,這些都降低了對勞工的吸引力,而每年大量移入的移民,則可能受限在語言的障礙,難以補足餐飲業的勞動力需求。
小學、中學的基礎教育現場,也因為類似的原因嚴重缺工,目前師資缺口將近8000人,有些學校甚至不得已減少上課天數或時數。
旅荷台灣媽媽吳芮祺表示,「其中一個朋友的經歷是,他現在已經上任當老師了,他在當中學的老師,不過其實他還沒有修任何的教師學程,也沒有完成任何的認證,但學校就說沒關係你先去教學,所以他每個禮拜的行程就是部分時間教學,部分時間再來做進修。」
而科技產業的白領工作,從去(2024)年第3、4季開始,求職者就已經嗅到勞動市場需求緊縮的情況,職缺數量無法與疫情剛結束的時候相比,今(2025)年開始,有部分的公司傳出人事凍結。
荷蘭科技公司人力招募詹惠雅說明,「跟整個大環境比較有關係吧,然後再來的話,其實像美國你也看到,就是有很多很大的科技公司,可能前幾年招募的人太多了,這幾年就會開始說,其實好像不需要這麼多人。」
荷蘭普遍鼓勵青少年時期就開始打工,整體勞動參與率高達75%,失業率也相對偏低,因此已經缺工的產業,要在勞動市場上與其他產業競爭人才,有一定的挑戰,如果要用移民補足目前的勞動力缺口,則面臨著荷蘭政府對移民越來越保守的態度,要如何在人力需求以及移民議題間取得平衡,是荷蘭社會正在面對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