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八百年管風琴重生 中古世紀樂聲再響

沉寂了800多年的中古世紀管風琴,在12世紀十字軍東征時就被帶到耶穌的誕生地伯利恆,而從2019年開始,由4位專家組成的研究團隊著手還原這台管風琴,並且發現有將近一半的音管至今還能運作,近日他們終於複製完成,讓大家聽到跟幾百年前一模一樣的樂聲。

音樂家卡泰羅尼亞以管風琴演奏的禮拜詩歌,音色飽滿且鏗鏘有力。這台沉寂了800年,基督教最古老、11世紀打造的管風琴才使用了100多年,就因為十字軍東征被軍隊從法國帶到聖經中耶穌的誕生地伯利恆,並且怕遭到敵對的穆斯林軍隊破壞而將管風琴拆除埋在地底下,直到1906年建築工人建造朝聖者的中途驛站時意外地在其中一座墓地裡發現。

中世紀管風琴重建計畫負責人卡泰隆尼亞說明,「它在20世紀被發現,為了將管風琴的外觀重建,我們正在做一項非常精細的研究,當然也希望復原它的聲音。搶救到的音管總共有222根,整個過程非常複雜,我們必須將每根音管逐一記錄才能獲得足夠的資訊,了解它們的製作過程,能夠重新生產複製,像是這些音管是什麼做的,重現它們的生機。」

由卡泰隆尼亞領導的4人研究小組從2019年開始著手管風琴的重生計畫,他們發現將近一半的音管還能像幾百年前一樣運作,於是採取先修復再復刻的策略,並且保留原本就在音管上刻有音符記號。

馬德里康普頓斯大學音樂研究所所長托倫特表示,「就這像發現了一隻活恐龍一樣,我們知道牠的存在,卻只能從化石中了解非常有限的證據。但這不是化石,這是真實的物體,實實在在的音樂聲,重獲新生的管風琴。」

研究人員感性地稱,這項重建計畫像是奇蹟一般,讓這台歷經風霜的樂器發出了令人感動的聲音,而且與當時十字軍東征時聽到一模一樣的音樂聲。從現在起,這台管風琴將被收藏在耶路撒冷舊城的博物館裡,距離它最初被發現的地方只有幾公里遠而已。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