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橋明進行合龍儀式 連結八里淡水可望明年5月通車

興建中連接八里與淡水的淡江大橋,預計明(16)日進行合龍儀式後,推進到橋面鋪面護欄等下一步,15日下午趁著漲潮,工程單位將最後一塊閉合節塊,進行起吊作業,16日上午會進行最後的微調,讓這座曾經流標7次才開工的橋梁,終於邁向工程最後一哩路,淡江大橋是國內首度以國際競圖方式辦理的橋樑設計工程,完工後將成為世界上最長的單塔不對稱跨距斜張橋,可望在明(2026)年5月通車。

趁著漲潮,懸臂工作車進行起吊作業,將淡江大橋最後一塊閉合節塊,穩穩往橋面拉近,讓歷經多年規劃及7度流標的淡江大橋計劃,終於來到關鍵里程碑。

公路局北區新工分局第三工務段長鄭閔中表示,「我們這個閉合節塊比較靠近淺灘區,這邊水深比較淺,所以我們有別於以往,就先進行一個船運跟起吊的一個作業,起吊了之後,我們在橋面上也會接續來做一個鋼構,因為熱脹冷縮的一個測量的一個工作。」

為了閉合節塊將在兩端鋼梁間精確就位,起吊作業程序需耗時3到4小時,截至15日傍晚,閉合節塊已經十分接近橋面,不少民眾都在現場守候,紀錄這歷史性的一刻。

台灣空拍攝影學會理事長楊育文表示,「除了空拍機之外,我們也用相機,從他們微小的、細微一些動作,我們都做一些比較完整的記錄。」

淡江大橋跨河主橋段長920公尺、跨距450公尺,橫跨淡水河,歷經疫後缺工、原物料上漲,總經費已經來到230.38億元,交通部估計在明年5月通車後,淡水到八里間約少25分鐘車程,另可紓緩台2線17%交通量以及關渡大橋30%交通量。

新北市交通局簡任技正吳政諺回應,「為了因應這個淡江大橋通車以後的交通環境,我們已經先行在淡江大橋銜接的淡水端的沙崙路,已經完成雙向4車道的一個拓寬,那同時在淡水端我們也會設行微型的一個轉運站,以及這個停車場。」

淡江大橋是國內首度以國際競圖方式辦理的橋樑設計工程,完工後將成為世界上長的單塔不對稱跨距斜張橋,施工單位利用多項隔減震設施控制橋梁振動頻率,可抵抗7級以上地震。橋型由知名已故國際建築師親自原創設計,高難度的曲線增加了施工難度與風險,挺過流標與疫情,靠著跨國施工團隊努力,終於要邁向完工,設計融入淡水夕照意象,未來將成為當地新景點地標。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