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快追蹤並研究鯨豚行為,跨國團隊與美國哈佛大學合作推動「鯨豚語言翻譯計畫」。他們研發出「輕拍就走」的新標記方式,透過無人機貼上感測器,就可以用第一人的視角搜集鯨豚行為資訊,提升研究效率。
無人機飛在抹香鯨的上空,隨後往前快速飛去,並用機身觸碰鯨魚後又迅速往上飛。這是跨國研究團隊發起的CETI「鯨豚語言翻譯計畫」,為了能快速追蹤、研究鯨豚類的行為,研究出能用無人機標記鯨魚的方式。
CETI計畫發起人格魯伯教授表示,「輕觸型無人機標記是新的研究方法,基本上就是把一台小型電腦放在鯨魚背上,使用FPV護目鏡,並聘用專業無人機的操作人員,只需輕輕地將標記貼在鯨魚背上,無人機就會開始追蹤紀錄。」
過去要在鯨魚身上標記需要利用長竿接近,再侵入到鯨魚體內標記,平均時間為3到5分鐘的時間,但新的標記方式因為要讓無人機接觸鯨魚,機體是以特殊方式設計,對於海水侵蝕承受度比較高,平均只需要1分15秒就能把標籤貼上在鯨魚背部,進行追蹤。也因為執行方式溫和,鯨魚反應也平靜許多,成功率也超過55%。
CETI計畫無人機操作人員沛爾提爾指出,「成功率達到55%,是因為2個原因,首先鯨魚背部有水,這不利於我們想溫和地,以真空方式將標籤吸附在鯨魚身上;第2就算無人機升空了,但我們認為當時做標記並不安全時就不會執行,而是會把無人機召回。」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計畫與美國哈佛大學合作,讓研發出的無人機零件成本節省到一架只需要1300美元,將近台幣4萬元。
儘管目前機器還有包括適應海象變化以及操作人員需求的難關要克服,但新的研究方式讓蒐集鯨豚生物聲學和潛水深度等行為資料的速度加快不少,也為海洋哺乳動物的研究方式開闢出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