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布機不斷上下晃動,充滿光澤的錦緞,一點一點拚出圖案,這是日本超過千年歷史的「西陣織」,原本需要藉由師傅手工、配合織布機做出的布匹,現在依靠AI人工智慧,能加速布匹生產,還能變化出更多不同花樣。
索尼電腦科學實驗室研究員西娜帕燕表示,「我們嘗試將現代科技與傳統工藝相容,像是這裡有一件採用西陣織工藝製作的傳統和服,這種工藝可以追溯到幾百年前。」
「西陣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日本「古墳時代」,大約在西元5世紀或6世紀,這是一款由彩色紗線所製成的花紋紡織品,是日本京都市傳統的織布技術,因為製作過程繁複、一匹難得,在日本「平安時代」,是貴族專用的織品布料。
這種傳統工藝,如今多為用來製作和服,但受到一套和服價格高昂,高達數百萬日圓,以及使用場合多為正式場合影響,讓新世代對於「西陣織」商品的市場需求急速減少。為了增加年輕族群對「西陣織」的興趣與喜愛度,索尼電腦科學實驗室開發出輔助設計「西陣織」圖樣的AI人工智慧,能幫助師傅們將傳統美學,轉化為現代圖案。
西陣織師傅福岡弘典表示,「過去,我們一直在和服和腰帶上展現出傳統圖案,未來將透過與索尼公司的合作,創造出年輕人更能接受的圖樣,並且發展出和服和腰帶以外的商品。」
透過讓AI吸收數百張「日式花紋」的圖像後,讓AI理解日本傳統圖案,並且自行產出其他「日式花紋」圖樣,並且學習圖樣設計師修改圖片,或把圖片轉換成數據,讓設計師只需替換部分的圖片,就能由AI學習、接手將圖片轉換成數據的工作。
這樣一來,能把過去需要幾天或是幾週的設計、製作時間,縮短到幾秒鐘完成,讓師傅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去更換梭子、紗線,反而有更多時間,專注在創造新圖像。
索尼電腦科學實驗室首席科學長曆本純一表示,「所謂的精神富裕、豐富,不只是代表有錢或效率,還在於能否給予人滿足感,所以我想,這些或許可以通過融合傳統技術和最新科技,來提升這種幸福感。」
目前,西陣織師傅們預計還要將編織技術應用在釣竿、飛機零件等,工業級的編織原料上,期盼拓寬「西陣織」的應用範圍,透過讓科技扮演輔助角色,致力讓「西陣織」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保持商品的競爭力,讓年輕人能重新喜歡上充滿文化氣息的傳統織品。